4、美元指數強勢上行
美元指數作為很多商品的國際定價貨幣,美元的漲跌通常對于商品價格的影響很大,通常美元是商品的反向指標,如果在其他影響因素淡化的時候,美元和商品的反向性就會非常明顯,從2010年1月中旬至2月初,美元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中國在2010年的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美國的上調貼現率,令市場開始猜測全球流動性緊縮將拉開序幕,美元指數也趁勢扶搖直上,從1月中旬的77以下上漲到目前的80以上,創2009年6月份以來的新高,美元的走強也令原油直接承壓,因原油在12月底1月初的大漲之后,利多因素淡化,在基本面沒什么明顯影響因素的情況下,美元的上漲讓原油承壓一跌再跌,從近84美元/桶的高位下跌至70美元/桶,可以看到美元對于原油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目前美元指數的上漲趨勢仍保持良好,仍有望繼續上行,從CFTC公布的美元指數期貨合約的持倉狀況看,美元指數的凈多頭維持在4萬手附近,接近歷史最高點,顯示市場看漲的意愿仍很強烈,美元的強勢將會限制后期原油的上行空間。
圖:美元指數走勢
圖為美元指數走勢圖。(圖片來源:北京中期)
圖為美元指數非商業凈持倉及美元指數走勢圖。(圖片來源:北京中期)
第二部分:燃料油市場
一、 行情回顧
圖為NYMEX原油與滬燃料油價格走勢圖。(圖片來源:北京中期)
2010年2月份國內燃料油市場呈探底回升格局,2月初滬燃油延續2010年以來的陰跌格局,2009年底2010年初滬燃油在原油大漲的引領下,連續沖高,并突破了4700元/噸,創出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但此后隨著原油的高位滑落,滬燃油受拖累下行,可以看到跟隨原油漲跌的走勢非常明顯,但鑒于期間燃料油基本面較為強勁,因2009年底國內暴雪天氣導致現貨運輸困難,現貨市場出現供應緊缺,也令滬燃油相對較為抗跌,原油價格從84美元/桶下跌至70美元/桶,跌幅近17個百分點,而滬燃油則從4700元/噸下跌至4300元/噸附近,跌幅不到10個百分點。隨著原油價格的觸底反彈,滬燃油從回調低點4300元/噸一線再次上探至4500元/噸以上。
在國內長假期間,原油受多重利好的刺激取得較大的漲幅,但長假過后滬燃油補漲的積極性并不高,僅上漲一天之后再次出現回落,國內因在春節前后現貨市場需求較為清淡,因下游加工企業的開工率較低,這些企業的開工率預計將在元宵節后才能逐漸回升,在基本面乏善可陳的情況下,滬燃油再次轉而依賴于原油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