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一類重要的臨床藥物,然而其體內藥學表現受到了穩定性差,體內半衰期短,自身免疫源性高等缺陷的限制。對多肽/蛋白進行環化是一種增強多肽/蛋白體外活性和穩定性的常見手段;此外,環狀多肽因其受限的構型和較小的分子尺寸,相較于線性多肽具有更好的組織滲透性。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隱身” 機制,環化多肽和蛋白的體內循環時間較短,研究大多停留于細胞層面,鮮有系統的活體藥學研究報道。高分子偶聯是一種延長蛋白質藥物體內循環時間的常見方法。然而由于其較大的空間位阻效應,蛋白質-高分子偶聯物的蛋白活性往往極大降低,并且組織滲透性較差。
北京大學化學院呂華研究員課題組通過結合環化和高分子偶聯兩種方法,制備了蛋白質-聚氨基酸大環偶聯物,獲得了優異的體內藥學效果(圖1)。
圖1. 蛋白質-聚氨基酸大分子偶聯物可同時具備環化以及高分子偶聯兩種策略的優點,從而體現出更優異的藥學活性。
基于該實驗室所發展的位點特異蛋白質-聚氨基酸偶聯技術(J. Am. Chem. Soc. 2016, 138, 10995?11000),研究人員以干擾素-α2b(一種抗病毒和抗腫瘤藥物)為模型藥物蛋白合成了頭-尾相接的干擾素-聚氨基酸大環偶聯物,并將其與野生型干擾素,2個線型干擾素-聚氨基酸偶聯物,以及1個線型干擾素-PEG偶聯物平行比較(圖2)。研究結果表明,無論在細胞實驗還是動物實驗層面,干擾素-聚氨基酸大環偶聯物的藥學性質均明顯優于其他對照組。最為特殊的是,大環偶聯物不僅僅具有傳統蛋白質-高分子偶聯物的典型優勢如長循環時間和高腫瘤滯留,還有環狀多肽藥物特有的高腫瘤滲透性(圖2)。
圖2. 干擾素-聚氨基酸大環偶聯物具有腫瘤滯留多、組織滲透深和抑瘤活性好等特點。
由于這一系列的優異性質,干擾素-聚氨基酸大環偶聯物最終在多個動物模型中都表現出優異的抗腫瘤活性,其抑制腫瘤生長效果明顯優于實驗對照組(包括野生型干擾素,PEG偶聯物和線性聚氨基酸偶聯物)。該研究較為深入地探討了蛋白質-聚氨基酸大環偶聯物的活體藥學表現,為人們設計下一代蛋白質/多肽類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論文所報道的干擾素-聚氨基酸大環偶聯物表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可觀的轉化潛力,預期適應癥包括卵巢癌、前列腺癌、皮膚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多種惡性腫瘤,同時也有一定的潛力用于乙肝和丙肝等病毒性疾病。該工作近期在線發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北京大學化學院博士生侯穎欽和聯合培養碩士生周雨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呂華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工作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專項(2016YFA020140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1722401, 21474004, 和 21434008)的支持。
- 北大高衛平教授團隊《Adv. Mater.》:可用于腫瘤選擇性的饑餓氧化及免疫治療的新型抗癌藥物-溫敏酸敏型蛋白質-高分子偶聯物 2023-02-16
- 北京大學高衛平教授團隊 JACS:乏氧響應型高分子-藥物偶聯物促進藥物滲透和抗腫瘤效果 2023-01-09
- 北京大學跨學部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技術系列教師與博士后招聘啟事 2022-05-20
- 寧波大學陳重一教授 ACS Macro Lett.:基于螺旋結構聚氨基酸的強力生物粘合劑 2025-03-07
- 北化徐福建/趙娜娜/申鶴云《ACS Nano》:兩親性聚氨基酸納米佐劑介導的光熱增強免疫治療 2024-11-13
- 長春應化所陳學思/宋萬通團隊《Mater. Horiz.》:基于聚氨基酸的脾靶向遞送mRNA的磷脂酰聚合物文庫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