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搭載空間材料啟封 肉眼可觀其變化
2008-10-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科研人員六日啟封“神七”搭載空間材料包裝袋,取出從太空成功回收的固體潤滑材料。經肉眼仔細觀察,初步發現有兩類產品發生明顯變化。
這些參與太空試驗并成功回收的材料包括四大類十五種材料共八十片樣品,它們緊貼于“神七”軌道艙外壁,歷經了四十多小時的真實太空條件下暴露試驗。這是中國首次暴露于太空環境并回收的空間材料試驗樣品。
通過對比地面模擬試驗的結果,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所長、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維民研究員說,經過太空的試驗以后,以肉眼觀察,已發現兩類產品變化很大,一類是銀與銀合金的薄膜材料,經過原子氧和紫外光的輻照以后,其表面變花,或者變暗;另一類是二硫化鉬潤滑薄膜產品,表面變得更為粗糙。
“神舟七號飛船應用系統固體潤滑材料空間試驗”項目由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承擔,真實的空間環境暴露實驗順利結束,他們計劃今后三個月內完成對空間試驗樣品的初步分析,六個月內完成測試分析工作,并形成工作總結報告。
劉維民研究員介紹說,未來半年內,他們的重點工作將分析空間環境飛行試驗與地面模擬空間環境試驗對潤滑材料的影響效應;將真實空間環境試驗結果與地面模擬空間環境試驗結果進行比對和關聯,并將特別關注影響效應的差異和建立影響效應的模型。
“我們需要了解潤滑材料在真空、原子氧、低溫等環境會發生哪些變化。”劉維民說,“我們希望通過試驗,找出科學、合理、準確的實驗參數,建立相關實驗規范,最終通過地面模擬裝置,就可以知道太空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特種潤滑材料專家薛群基認為,空間環境對多種材料都有侵蝕或者腐蝕,同時經過正負一百多度的溫度交變,不管從材料結構上還是性能上,都會發生顯著的改變,我們需要掌握這些數據,這對發展更長壽命、更加可靠和穩定的特種潤滑材料是一次重大的研究部署,對中國今后的航天事業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支撐。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龍翔)
相關新聞
- 西工大劉維民院士團隊 ACS Nano:基于液態金屬納米材料增強的離子型超分子油凝膠潤滑材料 2024-11-30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制備出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 2015-05-13
-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Jacob Klein 教授訪問化學所并作分子科學前沿講座 2014-10-17
- 華南理工大學王林格教授團隊 AFM:開發了一類兼具高透明性和高穩定性的無色聚酰亞胺復合薄膜 2025-07-11
- 天津大學葉龍教授 Macromolecules:表征自支撐高分子光電薄膜力學性能的新方法 2025-06-30
- 江南大學皮付偉教授 Angew:基于偶氮-吡啶骨架的COFs薄膜 - 兼具高穩定性與多重應用性能 2025-06-26
- 鄭大劉春太/劉虎團隊 Sci. Bull.:具有雙效熱管理和阻燃性的核殼結構BN/SiO2納米纖維太空冷卻膜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