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陸楊教授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創新性地采用“解組裝-仿生組裝”的兩步策略,以廉價天然云母粉為原料,成功實現了高質量云母納米片的大量制備,并組裝成高性能透明柔性仿貝殼結構云母復合膜。這一高性能仿生復合薄膜在柔性透明電子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相關成果發表在7月30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通訊》上。合肥工業大學2014級博士生潘曉鋒和中國科大博士后高懷嶺為共同第一作者。
作為一種常見的層狀結構鋁硅酸鹽天然礦物,云母具有特殊的可見光透過和紫外屏蔽性能,并有高電氣絕緣性、耐酸堿與高溫穩定性等優點,是未來柔性透明電子器件等領域的理想材料。然而,高品位的片云母產量低且價格昂貴,極大限制了其應用。天然碎云母盡管儲量豐富、價格低廉且與片云母化學成分和結構相同,但由其制備的天然云母粉的粒徑大且縱橫比低,剝離成高質量的云母納米片也極為困難,難以通過仿生組裝制備高性能的宏觀尺度膜。
該研究團隊攻克了天然云母粉宏量剝離等難題,通過液相剝離制備的單層或少層超薄云母納米片在溶液中可以穩定分散超過1個月。同時,利用噴涂技術,成功將超薄云母納米片與殼聚糖混合溶液組裝成微納尺度上具有“磚-泥”層狀結構的仿貝殼結構云母復合膜,并進行了組分和結構優化。
圖一:云母納米片的制備及表征
(a) 云母納米片制備策略;(b) 云母粉、插層云母和云母納米片的小角度XRD;(c) 云母納米片的TEM圖像;(d) 云母納米片的AFM圖像;(e) 云母納米片的TEM-mapping圖像。
圖二:云母納米片的放大制備
(a-c) 云母納米片分散液的濃度與起始的濃度、超聲功率和體積的關系;(d) 云母納米片的宏量制備過程;(e) 云母納米片的產量與剝離次數的關系;(f) 云母納米片的分散液;(g-i) 聚酰亞胺修飾的云母納米片的熱重、厚度和穩定性。
圖三:仿生云母膜的光學性能
(a) 仿生云母膜制備的示意圖;(b) 不同比例的仿生云母膜的可見紫外透過率;(c-d) 仿生云母膜和其他仿貝殼粘土復合膜的可見光透過和紫外屏蔽性質的對比;(e-f) 大尺寸的仿生云母膜的實物照片和微觀結構;(g) 不同厚度的仿生云母膜的可見紫外透過率。
相關論文信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2974, DOI: 10.1038/s41467-018-05355-6
- 南工孫庚志課題組Nano Lett.:界面結合和層間距調控協同作用獲得具有優異超級電容性能的仿貝殼結構高強MXene/纖維素纖維 2023-06-17
- 北京林業大學楊俊《Nat. Commun.》:仿貝殼結構的柔性溫度傳感器 2022-11-01
- 北航程群峰課題組研制出一種導電仿貝殼層狀最強石墨烯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