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楊武利教授課題組在CO誘導的鐵死亡增敏腫瘤化療及增強聯合治療領域取得新進展
2019-03-26 來源:復旦高材生
CO能與血紅素特異性結合,導致血紅細胞攜氧能力下降,從而引起中毒。最近研究表明,CO能在保護正常細胞的同時,選擇性地快速耗盡腫瘤細胞內的高水平生物能,從而加速腫瘤細胞的凋亡。但是,單獨的氣體治療效果不明顯,如何提高氣體的治療效果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楊武利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多功能納米載藥體系用于CO誘發細胞鐵死亡從而增敏腫瘤化療及增強聯合治療。通過CO前藥分子和阿霉素的聯用,載入介孔碳納米顆粒的介孔孔道內,在近紅外光的照射下,CO氣體分子釋放,同時在酸性環境下觸發DOX的釋放。由于介孔碳納米顆粒具有光熱效應,因此該納米治療平臺可實現氣體增敏化療和光熱-化療聯合治療。細胞實驗表明CO可增強阿霉素的化療效果,協同光熱治療,顯著增強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鐵死亡抑制劑Fer-1的加入降低了腫瘤細胞的死亡率,表明CO是基于細胞的鐵死亡(ferroptosis)發揮作用的。為了進一步明確CO的作用機制,作者采用Western blot檢測細胞內相關蛋白的表達,結果顯示CO可顯著降低胱硫醚β-合酶(CBS)的蛋白表達,從而下調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4)的活性,提高細胞內活性氧自由基(ROS)濃度,導致細胞鐵死亡。最后,在光聲成像的引導下,實現了基于CO的化療增敏和增強聯合治療,為腫瘤的精準、高效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圖:CO誘導的鐵死亡增敏腫瘤化療及增強聯合治療:(A) FeCO-DOX@MCN 納米粒子的合成示意圖; (B) 藥物釋放及聯合治療機理
論文第一作者為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博士生姚先先,復旦大學楊武利教授和深圳大學何前軍教授為該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四川大學何斌/蒲雨吉 ACS Nano:高分子化丁酸納米平臺治療腸炎 2023-12-24
- 華南理工朱偉 Adv. Sci.:基于紅細胞和MOF-級聯酶的人工生物雜化體用于高尿酸血癥治療 2023-12-17
- 長期有效 | 西南交大周紹兵教授團隊誠招博士、推免碩士 - 材料、生物醫學工程 2023-09-23
- 浙江大學周民團隊《Adv. Drug Deliver. Rev.》:光敏性微藻在靶向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2025-02-23
- 山東大學崔基煒教授團隊AHM:凝聚體衍生的聚乙二醇納米顆粒用于聯合腫瘤治療 2025-01-08
- 東華大學李靜超連發兩篇《Adv. Funct. Mater.》:半導體納米材料與腫瘤治療最新研究進展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