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有機發光材料的熒光和磷光源于結構明確的大π共軛發色團。近年來,大量研究發現許多不含傳統發色團的小分子或者聚合物也可以發射熒光甚至磷光(如:聚丙烯腈、聚酯、聚羥氨酯等),而且其結構中多數含有富電子基團(如:N、O、S、苯環等)。研究表明:富電子基團在結晶、氫鍵或配位鍵等的作用下可實現空間相互作用(Through-space interactions, TSIs),從而產生新的發射團,即“簇”發光。不同于小分子,高分子的多級結構賦予了發光性能的可調性與多樣性,但同時這種多樣性也導致對簇發光機理的認識難度較大。
對于簇發光高分子,如何證實基團的TSIs方式是目前面臨的難題之一。一方面,誘導雜原子基團聚集并實現TSIs的方式有多種(如:氫鍵、結晶、配位、聚合等)(J. Mater. Chem. C, 2017, 5, 4892?4898; Mater. Horiz., 2020, 7, 987?998, 2020, 7, 987?998;Chin. Chem. Lett., 2023, 34, 107684; Chin. Chem. Lett., 2023, DOI: 10.1016/j.cclet.2022.107909),而如何明確并調控上述作用方式對于揭示基團的TSIs方式以及設計具有特定發光性能(如:室溫磷光)的材料尤為關鍵;另一方面,目前多數非傳統熒光聚合物的分子結構同時包含n電子和π電子,結構相對復雜,對研究基團的TSIs造成困擾,如何構建一類結構簡單的發光模型分子對于揭示簇發光機理極為關鍵。
基于此,中北大學劉斌、太原理工大學楊永珍和浙江大學張興宏團隊合作設計了一類具有交替結構的簇發光聚(苯乙烯-alt-馬來酸酐)水解產物,通過引入離子鍵、氫鍵的方式實現了熒光和長壽命室溫磷光雙發射,并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發表了題為“Long-lived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Amorphous Non-traditional Intrinsic Clusteroluminescence Polymers”的文章,文中制備了一系列具有藍色熒光和綠色磷光的聚(苯乙烯-馬來酸酐)(PSMA)水解產物(PSMA-H、PSMA-Li、PSMA-Na、PSMA-K)。實驗結果表明,氫鍵或離子鍵誘導分子內/分子間羰基產生空間n-π相互作用(TSI-n-π)是產生熒光和磷光的根本原因。而實驗結果和理論計算證實苯基并未參與簇的形成,即苯環與羰基之間不存在TSIs。同時,本文通過研究PSMA-H和聚馬來酸(HPMA)在不同濃度下的光學性能,提出“簇”一直始終處于“解離-重組-解離”的動態平衡過程,為揭示CL材料的激發依賴性行為提供了新思路。 如圖1所示,PSMA-H中不包含任何傳統發色團,屬于典型的CL分子。其PL光譜和磷光光譜呈現出明顯的激發依賴性,最大熒光發射峰位于450 nm,磷光發射峰位于550 nm,壽命為1.21 ms。與幾乎不發光的未水解PSMA相比,氫鍵對PSMA-H的光學性能起著重要作用,氫鍵可以為PSMA-H提供剛性結構并誘導基團發生聚集,促進TSIs和三重態激子的生成。
圖2 PSMA-H THF溶液的光學性能
為探究PSMA-H的光物理機制,對其溶液狀態下的光學性能進行表征(圖2),在250 nm的吸收峰來自于苯基和羰基的π-π*躍遷,隨著濃度升高至10-3 M,在300 nm處開始出現梯度增強的吸收峰,這可能來源于羰基簇的TSI-n-π。測試不同濃度的PL光譜,在低濃度下(10-5-10-4 M), 沒有簇的形成,相鄰羰基間的TSI-n-π的弱發光使發射峰呈現激發獨立性,當濃度升高到10-3 M,發射峰從410 nm紅移至425 nm,這是因為此時少部分羰基發生聚集,但聚集程度很低,因此仍呈現出激發獨立性。當濃度繼續升高(10-2-1 M),此時大部分羰基形成羰基簇,苯基之間也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展現出激發依賴性。在1 M時,觀察到在激發波長小于340 nm時,發射波長位于360 nm,隨著發射波長的增加,發射峰紅移至大于437 nm的位置,這是因為在短波長激發時,苯基相互作用占據主導地位,但在長波長激發時,羰基簇占據主導地位。證實了苯基沒有參與羰基簇的形成。
圖3 激發依賴性示意圖
此外,作者研究了不含苯環結構的HPMA的光物理性能。如圖4所示,HPMA與PSMA-H的光物理性能非常類似,其磷光發射峰與PSMA-H完全相同,表明PSMA-H的磷光來源于羰基簇。同時,隨濃度升高,其紫外吸收光譜也出現了梯度增強的吸收峰,在低濃度下,激發獨立的發射峰也與PSMA-H一致。這些證實了PSMA-H中苯基的存在只影響聚合物的構象而不參與羰基簇的形成。
圖5 PSMA-Li的光學性能
全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c/d2tc03754h
- 蘭州大學唐瑜、呂少瑜 Angew VIP:強韌、長壽命室溫磷光離子凝膠 2024-11-30
- 蘭州大學呂少瑜、卞鳳玲 AFM:水下長壽命室溫磷光水凝膠 2024-11-08
- 北師大汪輝亮教授課題組 Small:基于離子交聯非芳香羧基聚合物的穩定和長壽命室溫磷光水凝膠 2024-09-05
- 中山大學顧林課題組 CEJ:在無需外加AIEgens的情況下,利用商業化聚酰胺固化劑的簇發光性質實現環氧涂層自主損傷檢測 2024-09-26
- 福建師范大學林正歡教授團隊 AFM:多彩TADF型簇發光聚馬來酰亞胺 2024-04-16
- 寧波大學陳重一課題組 Biomacromolecules:手性調控聚氨基酸的簇發光 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