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大渔直播,国产av成人无码免费视频,男女同房做爰全过程高潮,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搜索:  
北化曹鵬飛/南開楊化濱 ACS AMI:穩定固態鋰金屬電池的單離子導電聚合物保護層
2022-12-13  來源:高分子科技

  傳統的液態鋰離子電池由于安全性和有限的能量密度限制其作為下一代儲能設備的應用。從未來發展考慮,開發結合固體電解質和高容量鋰負極的固態鋰金屬電池尤其具有發展前景。固態電解質一般可分為兩個不同的類型:無機/陶瓷電解質和聚合物電解質。無機電解質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但通常較脆,且存在與電極的界面接觸問題。相比之下,聚合物電解質表現出很多優點,如與電極良好的相容性,機械靈活性,易加工,可規模生產等。近年來,聚合物電解質的研究進展包括但不限于:i)聚合物電解質的原位形成使電極與電解質之間的接觸密切而均勻; ii)聚合物電解質與無機填料的混合超越了離子電導率和機械強度之間的互相制衡; iii)碳酸酯類聚合物取代PEO可確保高分解電位(~ 5V)和更高的Li+遷移數等。然而,這些典型的摻鹽聚合物電解質對于固態鋰金屬電池仍然存在諸如濃度梯度和Li枝晶生長等問題,這些問題增加了電池的安全隱患。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曹鵬飛教授和南開大學楊化濱教授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發表了最新研究性論文“A Single-Ion Conducting Polymeric Protective Interlayer for Stable Solid Lithium-Metal Batteries”。本文中他們介紹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提高聚合物電解質陽離子遷移數(tLi+)的方法,即在聚合物電解質和鋰金屬電極之間引入一個單離子導電聚合物保護夾層(SIPPI)。該工作的設計靈感來自于陶瓷電解質和電極之間的夾層以及基于液體電解質的聚合物保護層的設計原則。SIPPI在鋰負極上不僅表現出單離子導電性質,而且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可以有效地消除濃度梯度,抑制枝晶生長。通過該方法實現了高離子電導率(1 mS cm-1, 30 °C)、高tLi+(0.79)和寬電壓窗口。SIPPI保護的固態鋰對稱電池在3 mA cm-2條件下顯示穩定的循環超過6000小時。SIPPI保護的鋰金屬電池可以在1C下循環超過1000次,容量保持率高達86%。這種在鋰負極上加入SIPPI的做法為實現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安全和高性價比的固態電池提供了一種替代策略。


【研究亮點】


  1.首次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構建高陽離子遷移數的聚合物電解質設計思路,即通過在傳統聚合物電解質與鋰金屬電極之間引入單離子導電聚合物層(SIPPI)來實現整體的陽離子遷移數的提升。


  2.本工作通過添加單離子保護層的方式,不僅提升陽離子遷移數,而且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可以有效地消除濃差極化,抑制枝晶生長,提升循環壽命,適用范圍廣泛。


  3.基于這種設計的鋰金屬電池具有高的陽離子遷移數(0.79),高離子導電性(1 mS cm-1),高臨界電流密度(3 mA cm-2)和超長的循環壽命(超6000小時(250天)鋰對稱電池循環&超1000次全電池循環)。


  由LiSTFSI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摩爾比1:2)的自由基聚合合成共聚物poly(PEGMA2-r-LiSTFSI),之后與交聯劑交聯,制備出產物SIPPI。作為對比,還通過化學交聯PEGMA制備了雙離子導電聚合物保護夾層(DIPPI)。如圖1a所示,由于SIPPI具有單一的Li+導電性質,且與Li金屬負極具有較高的化學/電化學相容性,因此本研究選擇SIPPI作為保護夾層。將SIPPI溶液滴在鋰負極上,制備了SIPPI保護的鋰負極。在電池組裝過程中,將雙(三氟甲磺酰亞胺)鋰(LiTFSI),乙烯碳酸酯(VEC)單體和熱引發劑組成的混合溶液注入電池中,然后在組裝成電池后進行自由基聚合,得到原位聚合的PVEC聚合物電解質。 


圖1. (a)具有SIPPI保護鋰金屬電極的全電池示意圖。(b)Li和(c) SIPPI@Li的電化學沉積行為對比。


  為了分析材料的結構,采用核磁(NMR)來分析材料的化學結構。圖2a中,峰位信號(a+b, 7.0 - 8.0 ppm)的出現表明LiSTFSI成功聚合,而位于3.5 ppm的顯著峰值來自PEGMA中的CH2CH2O單元。采用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對SIPPI和DIPPI薄膜的熱特性進行了表征。從圖2b中DIPPI和SIPPI的DSC對比曲線可以看出,DIPPI和SIPPI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分別為-53.1℃和-20.6℃。雖然DIPPI和SIPPI的Tg略有增加,但仍低于室溫,有利于電池在室溫工作條件下快速傳輸離子。此外,與PEO結晶相關的峰的缺失是由于單離子導電單元LiSTFSI的加入。聚合物保護層的粘彈性特性被認為是影響鋰沉積行為的關鍵參數。如圖2d所示,與DIPPI相比,剛性LiSTFSI的加入導致SIPPI的節段動態較慢,即在30°C下,10-7 s vs 10-10 s。動態力學分析(DMA)還用于確定LiSTFSI對聚合物模量的影響,如圖2e所示。在測試溫度范圍內,兩種樣品都具有良好的大于104 Pa的模量,證明了在工作溫度下的機械穩定性。在20°C到50°C范圍內,隨著PEO結晶區熔化,DIPPI的模量略有下降。在結晶度被抑制的情況下,SIPPI仍具有優于DIPPI的機械穩定性。為了量化SIPPI和DIPPI的力學性能,制備了矩形薄膜進行拉伸試驗。SIPPI薄膜的極限拉應力和楊氏模量分別為2.7和7.3 MPa,高于DIPPI薄膜的極限拉應力和楊氏模量,即0.43和1.0 MPa,這是由于前面討論的剛性LiSTFSI單元的加入。此外,SIPPI薄膜具有良好的延伸性,斷裂伸長率為102%,這應該能夠適應循環過程中鋰負極的體積變化(圖2f)。 


圖2. (a) poly(PEGMA2-r-LiSTFSI)的1H NMR譜。(b) DIPPI和SIPPI的DSC曲線。(c) DIPPI和SIPPI的存儲模量G ''(實心)和損耗模量G″(空)的主曲線。(d) SIPPI、DIPPI、poly(PEGMA)和poly(PEGMA2-r-LiSTFSI)的段松弛時間對1000/T的估計。(e)存儲模量E'' (實心)和損耗模量E″(空)隨DIPPI和SIPPI溫度變化的曲線。(f) DIPPI和SIPPI的應力-應變曲線。(g) 0 ~ 60°C范圍內的離子電導率。(h)電解質體系在25°C下陽離子遷移數的比較。(i)比較無機電解質、PEO基電解質和本工作中選用的電解質性能的雷達圖。


  為了研究保護層對離子電導率的影響,并用電化學阻抗譜(EIS)對其進行評價。如圖2g所示,所有被測樣品的離子電導率都很高,在30℃時約為1.0 mS cm-1,聚合物保護夾層的加入對離子電導率的影響并不明顯,盡管SIPPI本身的離子電導率很低(60℃時為6 × 10-7 S cm-1)。提升聚合物電解質的tLi+有助于穩定鋰電沉積過程,降低濃度梯度。SIPPI的tLi+為0.96。圖2h所示,加入SIPPI后聚合物電解質的tLi+為0.79,明顯高于PVEC (tLi+ ~ 0.39)和其他大多數已報道的聚合物電解質。總的來說,PVEC和SIPPI的組合相比傳統的基于PEO和無機固體電解質具有顯著的綜合性能提高(圖2i)。
在3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SIPPI@Li對稱電池的充放電電壓非常穩定,且可以穩定循環超過6000 h,這表明鋰負極與SIPPI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和電化學穩定性(圖3a)。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相同的測試條件下,只含PVEC的對稱電池和DIPPI保護的Li對稱電池循環性能明顯不穩定,過電位較高。具體來說,大多數已發表的工作中使用的電流密度(≤1 mA cm?2)遠低于本工作中使用的電流密度(3 mA cm?2)。SIPPI保護鋰金屬電極具有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原因如下:首先,SIPPI具有較高的tLi+、良好的潤濕性和機械穩健性,可使Li+均勻分布于鋰金屬電極附近,抑制Li枝晶生長。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顯示了10次循環后SIPPI保護的Li負極附近聚合物電解質的表面形貌,在電解質的玻璃纖維之間沒有明顯的Li沉積產物(圖3b,c)。其次,Li表面的SIPPI可以形成穩定的SEI,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圖3d,e)。 


圖3. 具有SIPPI保護的Li/Li對稱電池中的Li剝離和鍍膜試驗。(a)在25°C下,有或沒有保護夾層的Li/PVEC/Li對稱電池在3 mA cm-2條件下電鍍/剝離過程中的電壓分布。(b)具有SIPPI的Li/PVEC/Li電池和(c) Li/PVEC/Li電池的PVEC電解質的SEM圖像。(d)具有SIPPI的Li/PVEC/Li電池和(e)在25°C循環后的Li/PVEC/Li電池的EIS圖。(f)本研究中Li/Li對稱電池的循環壽命與之前報道的聚合物電解質的比較。


  圖4顯示,采用SIPPI保護的鋰負極和LFP正極組裝了鋰金屬電池。具有SIPPI的Li/PVEC/LFP電池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在0.2 C時容量為162 mAh g-1,在3 C時容量為93.3 mAh g-1,遠高于沒有保護夾層的PVEC電池。在高電流密度(2 C)下,相比于帶有DIPPI保護的Li/PVEC/LFP電池在200次循環后的不理想循環性能,帶有SIPPI的Li/PVEC/LFP電池在2 C下的1000次循環性能非常穩定,容量保持率超過76%(圖4b),甚至可以滿足實際電池的使用壽命。SIPPI Li/PVEC/LFP電池除了在常溫下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外,在60℃高溫下也表現出非常穩定的循環性能,比容量更高,達到152.7 mAh g-1(圖4c)。基于這些優勢,作者還組裝了帶有SIPPI的Li/PVEC/LFP軟包電池,該軟包電池即使經過多次彎曲甚至切割后仍然可以繼續為LED燈供電,沒有短路、泄漏和漏液等現象(圖4d和Video S1)。為了證明這種保護層的普遍適用性,他們還用VC單體代替VEC制備了poly(VC)電解質,并對其電化學性能進行了分析。如圖4e所示,在60℃條件下,具有SIPPI的Li/poly(VC)/LFP電池比Li/poly(VC)/LFP電池表現出更穩定的180次循環,其在100次循環后的容量保持率為92.4%。這表明SIPPI在穩定電解質(并不局限于PVEC基聚合物電解質)中的重要作用。 



圖4. 電化學性能。(a) Li/PVEC/LFP電池在2C、25℃(0.5 C初始5個循環)下的倍率性能和(b)循環性能。(c) 2 C SIPPI保護的Li/PVEC/LFP電池的高溫(60℃)循環性能(0.5 C初始5次循環)。(d)軟包電池照片。(e) Li/poly(VC)/LFP電池在2 C和60℃條件下的循環性能


  優異的循環性能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界面穩定性和抑制Li枝晶生長。首先,SIPPI可以提高鋰負極在電池長期運行時的界面穩定性。研究了循環性能、充放電曲線和EIS分析,以探討界面穩定性。如圖5a,d所示,具有SIPPI的Li/PVEC/LFP電池在200次循環后仍保持穩定的循環性能(平均庫侖效率為99.5%),而Li/PVEC/LFP電池在0.5 C下循環38次后的循環穩定性較差 (極化較大,平均庫侖效率為93.2%)。從阻抗譜中能看出,具有SIPPI的Li/PVEC/LFP電池具有低而穩定的界面電阻(圖5c,f)。此外,添加和不添加SIPPI的Li/PVEC/LFP電池在循環10次后的鋰電極表面SEM照片和數字照片表明了Li/LFP電池循環過程中SIPPI的結構完整性和化學穩定性。由于聚合物電解質的高粘性,負極表面含有一些剩余的聚合物電解質和玻璃纖維。從圖5h, j的XPS譜圖可以看出,循環10次后Li與SIPPI的界面元素組成與循環前是保持一致的。種種跡象表明,SIPPI可以實現良好的界面穩定性。其次,SIPPI能有效抑制Li枝晶的生長。在圖5e中,Li/PVEC/LFP電池的電荷曲線中電壓噪聲明顯,這可能是由于Li/PVEC/LFP電池通過PVEC穿透枝晶導致的微短路。相反,具有SIPPI的Li/PVEC/LFP電池的電荷曲線平坦,說明SIPPI抑制了微短路。 


圖5. Li/PVEC/LFP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分析。具有SIPPI的Li/PVEC/LFP電池的(a)循環性能,(b)充放電曲線和(c)阻抗譜。Li/PVEC/LFP的(d)循環性能,(e)充放電曲線和(f)阻抗譜。SIPPI保護的鋰負極的(g) SEM圖像和(h) XPS光譜。裸鋰負極的(i)SEM圖像和(j) XPS光譜。


  綜上所述,通過在聚合物電解質和鋰電極之間加入SIPPI,實現了穩定且具有成本效益的LMBs,證明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提高聚合物電解質tLi+的方法。此外,SIPPI薄膜具有良好的動態力學性能,能夠適應循環過程中鋰負極體積的變化。與PVEC結合后,SIPPI保護的全電池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包括高的陽離子遷移數(tLi+ ~0.79)和高的離子電導率(在30℃時為1.0 mS cm-1)和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在3 mA cm-2下超6,000 h)。這些獨特的特性使具有SIPPI的Li/PVEC/LFP電池在室溫條件下,在1C下1000次循環的容量保持率為86%和2C下1000次循環的容量保持率為76%。此外,具有SIPPI的軟包電池可以在彎曲和切割過程中繼續工作。進一步的物理分析表明,SIPPI對鋰電極的保護能有效地減緩濃度梯度,提高界面穩定性,抑制枝晶生長。與之前報道的提升聚合物電解質的tLi+方法不同,該策略只在鋰金屬電極上使用一層薄薄的聚合物層就可以具有單離子導電電解質的諸多有點。因此,該設計原理具有成本效益高、離子導電性好、與不同聚合物電解質體系相容性好等優點,可能為下一代固態LMBs的研究開辟新的途徑。


  南開大學博士生單新媛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化工大學曹鵬飛教授和南開大學楊化濱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其中,北京化工大學田明教授和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Alexei Sokolov教授對本文提供了幫助和指導。


  曹鵬飛教授課題組招聘編制內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和碩士生。詳細信息見課題組網站:https://www.x-mol.com/groups/cao_pengfei


  文獻鏈接:Single-Ion Conducting Polymeric Protective Interlayer for Stable Solid Lithium-Metal Batteries. Xinyuan Shan, Sheng Zhao, Mengxiang Ma, Yiyang Pan, Zhenxue Xiao, Bingrui Li, Alexei P. Sokolov, Ming Tian, Huabin Yang, Peng-Fei Cao.

  https://doi.org/10.1021/acsami.2c17547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打印】【關閉

誠邀關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資訊
更多>>科教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卫市| 安远县| 保定市| 阿坝县| 临汾市| 怀远县| 巩义市| 调兵山市| 玉环县| 洞口县| 北碚区| 江口县| 日照市| 铜梁县| 扶余县| 肥西县| 松原市| 蒙阴县| 泗洪县| 大庆市| 旅游| 利辛县| 岱山县| 突泉县| 任丘市| 平塘县| 克什克腾旗| 平遥县| 黄龙县| 彰化县| 海南省| 宁化县| 墨江| 瓮安县| 嵊州市| 乌海市| 博乐市| 襄城县| 东丽区| 南部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