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趙燕軍教授、王征教授團隊 ACS Nano: 自由基捕獲手性高分子調控非可控炎癥
2023-06-24 來源:高分子科技
非可控炎癥由細胞因子風暴引發,并在諸多疾病(例如Covid-19)的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非可控性炎癥的調控網絡及分子機制異常復雜,可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目前尚無有效療法,是亟需解決的臨床問題。近年研究發現非可控炎癥與多種免疫細胞的脂質代謝異常和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密切相關,并具有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的正向串擾耦合的關鍵特征。脂質過氧化主要發生在細胞膜,可誘發鐵死亡、焦亡、程序性壞死等多種細胞死亡形式,靶向脂質過氧化為治療非可控炎癥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天津大學藥學院趙燕軍教授、王征教授團隊設計了側鏈共價偶聯自由基捕獲功能基團的兩親性聚乙二醇-聚賴氨酸雙嵌段高分子,并利用脂多糖誘導的細胞和動物模型進行了藥效考察。首先,該類高分子具有α-螺旋構象,能顯著延長細胞膜滯留時間,并可組裝為納米膠束 (圖1)。由于細胞膜是脂質過氧化的主要場所,膜滯留顯著增強了手性高分子的脂質過氧化抑制效能,進而高效抑制了包括鐵死亡、焦亡和程序性壞死在內的多種細胞死亡形式,相關標記物濃度顯著降低,包括丙二醛、4-羥基壬烯酸、caspase 1、caspase 11、NLRP3炎癥小體、MLKL、RIPK3 (圖2)。手性高分子還可顯著降低多種促炎細胞因子的分泌,包括單核細胞趨化因子1 (MCP-1)、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 (IL-6)和白介素-1β (IL-1β),并可上調抗炎細胞因子白介素-10 (IL-10)的濃度(圖3)。此外,手性高分子膠束顯著延長了小分子自由基捕獲劑的體循環,提高了遞送效率。該工作以“Attenuating Uncontrolled Inflammation by Radical Trapping Chiral Polymer Micelles”為題發表在《ACS Nano》雜志,天津大學藥學院博士生李瑤同學為論文第一作者。
圖1. 自由基捕獲手性高分子促進細胞膜滯留。
圖2. 自由基捕獲手性高分子抑制鐵死亡、焦亡和程序性壞死。
圖3. 自由基捕獲手性高分子顯著降低脂多糖誘導的促炎細胞因子分泌。
更多信息見課題組主頁:https://www.x-mol.com/groups/dds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12356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浙工大徐立新/葉會見團隊 AFM 封面:基于自由基捕獲策略制備超高儲能性能聚合物電介質薄膜 2025-02-07
- 吉大吳宗銓教授/合工大周麗團隊 Angew:光控的對映選擇性和螺旋選擇性-活性聚合 2023-11-17
- 吉大吳宗銓教授團隊 Nat. Commun.:具有溫度響應、可循環利用的手性高分子有機催化劑在水中高效、高選擇性地催化R-C反應 2023-11-15
- 蘇州大學張偉教授團隊 JACS: 與立構中心絕對構型無關的可切換相螺旋 - 手性液晶聚合物中將軍和士兵間的反常誘導 2023-07-03
- 天津大學趙燕軍教授/王征教授 ACS Nano: 缺氧條件選擇性增敏細胞鐵死亡 2020-11-09
- 蘇大劉莊/楊光保教授團隊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納米醫學(腫瘤診療、藥物遞送、免疫治療等) 2025-04-29
- 四川大學楊佼佼/熊燕/李繼遙 Acta Biomater.: 用于減輕化膿性關節炎影像學和病理學損傷的原位雙靶向藥物遞送系統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