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和宏觀物質之間,存在著由多個單一實體組成的介觀維度的聚集體。作為一群相互作用的分子的集合,聚集體常常表現出與其單一分子迥然不同的性質和功能。近期,唐本忠院士團隊提出了“聚集體科學”的概念來填補分子和宏觀物質之間的空白,相關研究對于聚集體的結構-性能關系建立以及新材料和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聚集體的性質和行為受到其尺寸的強烈影響,這是它們與分子材料的顯著區別。目前具有聚集誘導發光(AIE)性質的熒光納米材料研究已取得顯著進展,然而,尺寸在0.1~1000微米范圍的AIE微米材料的研究發展仍相對緩慢。在各種介觀聚集體材料中,高分子微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積高、結構多樣、制造靈活、易操作等優點,是聚集誘導發光分子(AIEgen)的優良載體,也是聚集體科學研究的良好平臺。近年來,基于AIEgen的高分子微米材料在環境傳感、結構健康監測、多色顯示、光動力治療、能量轉換等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圖1. 基于AIEgen的聚合物微米材料的分類
圖2.基于AIEgen的聚合物微球的制備策略
圖3.基于AIEgen的微膠囊應用于損傷自警示自修復領域
圖4. AIEgen摻雜微纖維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研究案例
圖5. AIEgen包覆微纖維的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研究案例
除了微球和微纖維之外,一些其他形狀的基于AIEgen的微米粒子,包括微帶(microbelt)、立方體微粒(cubosome)和六方體微粒(hexosome)等,也表現出了諸多優異性質和良好的應用潛力。
最后,作者指出盡管基于AIEgen的聚合物微米材料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但這個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作者對基于AIEgen的聚合物微米材料未來的研究和應用提出了四點展望:首先,需要系統研究基于AIEgen的聚合物微米材料的結構與其最終性質之間的關系。其次,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理解AIE現象在聚合物微米材料中的基本原理。第三,未來的研究工作還可以致力于開發和發展基于AIEgen的聚合物微米材料的高效制備方法。第四,基于AIEgen的聚合物微米材料的應用潛力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尤其是AIEgen負載的核殼結構微米材料的研究仍較少,未來可以重點研究其在藥物傳遞、能量儲存和太陽能熱轉換過程監測等領域的應用潛力。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7267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團隊 ACS Nano:基于AIEgen的可見光穿透器用于深層組織感染的光動力治療 2024-10-21
- 中山大學顧林課題組 CEJ:在無需外加AIEgens的情況下,利用商業化聚酰胺固化劑的簇發光性質實現環氧涂層自主損傷檢測 2024-09-26
- 溫州醫科大學沈賢/南開大學齊跡 AFM:納米催化劑協同放大增強AIEgen的光診療性能用于癌癥免疫治療 2024-02-22
- 武大陳朝吉/余樂、武工大諶偉民 AFM:鐵-纖維素羧基配位化學耦合多功能聚合物凝膠電解質助力耐受極端環境水系鋅離子電池 2025-04-16
- 中科院化學所符文鑫研究員、青科大沈勇/李志波教授團隊 Prog. Polym. Sci. 綜述:典型碳環與氧雜環單體開環聚合制備功能聚合物研究進展 2024-12-30
- 華南理工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 Macromolecules: 室溫高效鎳絡合物催化疊氮-炔點擊聚合制備1,5-立構規整聚三唑 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