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全球第六大常見疾病,由口腔微生物群失衡和免疫系統異常所引發。雖然抗生素和齦下刮治在牙周感染的治療中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牙周袋深部結構的復雜性,治療效果常常受限。此外,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引發耐藥菌的產生,增加疾病復發的風險。因此,迫切需要針對牙周炎的特殊病理環境,設計出更加精準的抗菌治療策略。
值得關注的是,牙周炎的微環境中,氧化應激和菌斑生物膜內病原體的過度生長導致活性氧(ROS)大量積累,這為靶向抗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會。近年來,ROS響應性藥物遞送系統憑借其靶向遞送和控制釋放的優越性能,在生物醫學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現有的ROS響應性材料往往缺乏對炎癥環境中低濃度生物ROS的敏感性,反應不夠迅速,難以實現藥物的完全釋放或激活。此外,內源性ROS與ROS敏感物質的持續相互作用可能耗盡ROS水平,進而影響藥物遞送系統的臨床可行性。
在這項創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將光催化技術與ROS響應性藥物遞送系統相結合,開發出一種具備自我供應和選擇性放大ROS的抗菌平臺。他們利用柱芳烴基共價有機框架(PCOF)作為藥物載體,搭載ROS響應性抗菌前藥硫縮醛(TA),構建了抗菌治療平臺PCOF-TA。PCOF-TA的抗菌機制如下:
1. PCOFs作為一種強的光敏劑,融合了柱芳烴與共價有機骨架的優勢,其顯著多孔結構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并增強了細菌與聚合物材料中活性氧的相互作用。在光照條件下,PCOF作為一個“開關”,能夠快速生成ROS,顯著提高ROS在感染部位的濃度,不僅實現了aPDT的功能,還促進了抗菌前藥的激活;
2. 外源性ROS的劇增加速了抗菌前藥TA的裂解,釋放出具有天然抗菌作用的肉桂醛(CA),有效清除生物膜;
圖1 PCOF-TA作為自供應ROS藥物傳遞平臺抵抗牙周炎的示意圖。
圖2 PCOF的ROS生成能力及ROS反應性的藥前降解機制。
圖3 PCOF-TA對牙周細菌生物膜的分散作用。
通過大量體外實驗驗證,PCOF-TA僅在光照與H2O2的雙重作用下,顯示出顯著的抗菌能力,有效清除細菌生物膜(見圖3)。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尤其是在復雜的牙周炎微環境下,由于唾液的沖刷和口腔環境的獨特性,難以有效維持牙周炎癥部位ROS的濃度。與體外實驗相比,實際應用中抗菌前藥的降解率明顯降低,進一步凸顯了外源性ROS在治療中的關鍵作用。在結扎誘導的大鼠牙周炎模型的治療中得到了同樣的治療效果。這些現象表明,在可見光激活后,PCOF-TA可以有效緩解牙周感染。
研究亮點
1.靶向精準釋放:PCOF-TA平臺能夠精準響應牙周炎病變部位的微環境,快速生成ROS,促進藥物的靶向釋放,有效清除牙周致病菌;
2.持續抗菌效應:通過ROS的自我供應和正反饋循環,持續釋放藥物并保持抗菌活性,減少了耐藥性的產生,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
3.雙重作用機制:PCOF不僅作為藥物載體,還通過光催化生成ROS,進一步增強抗菌效果。這種協同作用不僅提高了藥物的利用率,還減少了副作用。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4c03788
- 吉大楊英威教授團隊 ACS Mater. Lett.:鹵素鍵驅動的柱芳烴基超分子聚合物用于高效碘捕獲 2025-04-21
- 吉林大學楊英威教授團隊 JACS: 柱芳烴基共軛大環聚合物用于光催化產過氧化氫 2025-04-14
- 長春工大李慧/王哲教授、吉大楊英威教授 ACS Mater. Lett.:柱芳烴交聯策略提升聚芳醚酮砜膜的質子電導率 2024-10-05
- 江科大晏超/張恒、東南大學孫正明/潘龍 Adv. Sci.:調節聚酰亞胺基共價有機骨架孔隙率和雙極性的先進水系雙離子對稱電池 2024-08-28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張蓮鵬教授等 CEJ:生物質多胺功能化納米纖維素負載共價有機骨架構建復合氣凝膠高效去除Cr(VI)和甲基橙 2024-03-14
- 東華大學王義 AFM:碳納米管基光活性COF協同構建多功能抗菌水凝膠 2023-12-14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團隊 ACS Nano:基于AIEgen的可見光穿透器用于深層組織感染的光動力治療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