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富含多功能基團與結合位點的小分子活性物質,食源性肽活性豐富且結構多樣。然而,在活性物質組裝體構建過程中,現有研究普遍認為食源性肽屬于典型的營養組件,對其作為基礎構建單元調控組裝進程的功能特性挖掘不足。高效利用食源性肽共組裝特征,實現對組裝體形貌結構與功能效用的程式化調控,一直是材料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
近期,吉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杜志陽團隊基于季銨鹽殼聚糖和琥珀酸修飾型環糊精等聚合物載體模版可控構筑了一種共載蛋清肽與姜黃素的結腸靶向性組裝體,用于精準干預潰瘍性結腸炎。蛋清肽(典型的食源性肽)可作為潛在的交聯劑,可借助多種非共價相互作用定量調控其參與組裝進程的效率,協同優化載體模版的空間構象與尺寸,實現對組裝體形貌結構從大到小、從方到圓、從緊實到松散、從柔軟到堅硬的系列程式化調控,有效提升組裝體的膠體特性、綜合荷載率(24.0-33.2 >> 10%)與多維加工適用性。與此同時,剛性且表面光滑的組裝體能夠更為高效地克服雙重吸收屏障(小腸上皮細胞+腸道粘液層),借助巨胞飲作用途徑實現對活性物質的高效跨膜轉運(10倍)與口服生物利用。此外,組裝體的可控順序釋放與靶向積累特性能夠有效增強器與結腸微環境的深層次交互,確證了氨基酸代謝(蛋清肽的組成單元)在結腸穩態調節過程中的決定性地位。這項研究工作食源性肽共組裝納米平臺的可編程設計提供一個簡單、定量和多功能的視角,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傳統活性物質組裝體的設計理念。該工作以“Programmable Food-Derived Peptide Coassembly Strategies for Boosting Targeted Colitis Therapy by Enhancing Oral Bioavailability and Restoring Gut Microenvironment Homeostasis”。文章第一作者是吉林大學鼎新學者楊萌博士后,通訊作者是吉林大學杜志陽副教授。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支持。
圖4 蛋清肽共組裝體的控釋、緩釋及吸收效用評價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1108?articleRef=control
- 同濟大學杜建忠/朱云卿/賀石生團隊 ACS Nano:骨靶向聚合物載體高效遞送核酸治療骨轉移瘤 2025-05-07
- 南華大學魏華/喻翠云團隊ACS Macro Lett.封面:紫外光誘導環狀聚合物載體的環狀-線形拓撲結構變化用于胞內增強藥物遞送 2023-08-16
- 南開大學劉陽團隊 Adv. Mater.: 通過新型聚合物載體控制抗菌肽的空間分布以安全有效地治療癌癥 2022-04-09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查瑞濤、南方科技大學蔣興宇 ACS Nano:納米微晶纖維素通過調控腸道屏障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2023-09-26
- 青島大學于濤和亓洪昭團隊《ACS AMI》:多階段響應型納米復合物通過改善口服核酸藥物在結腸內的蓄積和分布來減輕潰瘍性結腸炎 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