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過去30年走過了一條非常特殊的發展道路—— 一條歐美需要幾十年才能夠走完的道路。我們今天擁有的一切,在3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都不敢想象。回想起我20年前剛出國的時候,看到英國家家都有汽車,那時我就想,總有一天我們中國人也能家家開上自己的汽車。其實我在這樣想的時候,自己都覺得那會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但是20年后的今天,這些已經變為現實,而且中國很快就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在未來的20年里,中國將會發生比過去30年更加根本的變化,這個變化的全部內涵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想象,但是就像30年前無法想象今天的變化一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過去30年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主要由制造業經濟所驅動;在未來的20年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將會實現轉型,轉為知識型經濟所驅動的發展模式。不言而喻,知識將在未來20年時間里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大學在建設中國特色經濟強國的發展過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將是任何其他歷史時期和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中國特色”過去曾被認為是低質量的代言詞,但是現在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中國特色”的真正含義其實是更加環保、更加節能、更高質量、更高速度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未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將會走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這就要求我們要統籌質量與速度、人與自然等要素的和諧發展。這種發展模式在人類社會還未曾有過,與百年前的英國發展模式和幾十年前的美日發展模式均不同,因為我們今天的發展所受到的能源和環境的制約與幾十年前完全不同,我們的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更大,當然機遇也更大。如果說過去30年我們的發展道路還有歐美、日本的經驗可以借鑒的話,未來20年的路將由我們自己創造。
怎樣才能把這條道路走得更正確?中國在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和又好又快發展的進程中,會出現許多獨特的問題。發現這些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無疑是我們學界,是我們大學教師,也是我們科研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科研如何選題?
上海交大教師的科研選題應該本著“兩個面向”的原則,即一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二是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是什么?過去,我們將世界科技前沿狹義地理解成在Nature、Science等世界頂級科技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所代表的熱點。我們大部分教師的研究路徑就是通過閱讀這些論文,跟蹤熱點,研究這些論文中遺留的問題,然后發表論文。這就是我經常說的中國大學長期存在的“論文導向”的跟蹤型科學研究,即題目來自論文,產出的也是論文。
這種論文導向的研究在過去30年里,對于我們學習科研方法以及擴大中國科技整體在世界科技領域的知名度,曾經起到過很大的作用。但是,這種論文導向的跟蹤型科學研究,很難產生真正原創意義上的重要貢獻。對于中國未來發展的要求,尤其是建設知識驅動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要求就很不夠了。過去10年里,中國作者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有了爆炸式的增長,論文總數量已從10年前的世界十幾位上升到了第二,而且肯定會很快成為世界第一。但是論文數量和科技影響力之間,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對等關系。
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知道,中國在世界上的科技影響力還遠遠不夠,論文的篇均引用率大概要排在十幾名之后,在世界科技發展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學術貢獻至今還沒有出現。這其中有科技政策的導向問題,但也是由于我們對“世界科技前沿”的理解不完全。同樣,如果我們把“國家重大需求”簡單地理解成就是國家發布的重大項目(比如重大專項、“973”計劃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也將會太片面。我們應該看得更遠,我們的目標應該更加遠大。
人類做科學研究的最根本驅動力在于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會從根本上激發創造力和創新的激情,去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研究并最終解決問題。我們要由過去“論文導向”的跟蹤型研究轉變到“問題導向”的原創性研究,在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的同時,更要努力去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的問題導向的原創性研究才能滿足中國未來發展的需要。
面向未來,我們要去努力發現和解決那些根本性的科學問題,那些制約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性的科學和技術問題,那些影響中華民族發展和人類進步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問題。
在上海交大“985工程”三期建設中,學校將重點鼓勵和推動“問題導向”的原創性科學研究。這對于交通大學整體的科研水平、科研方式和科研能力將是一次鳳凰涅槃似的根本性轉變。我們在科研導向上的轉型越早,就越能適應國家快速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快速轉型的需要,就越能給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 張杰鵬教授團隊AM:類石墨烯氫鍵超分子納米片用作偽多孔催化劑載體 2021-05-12
- 中山大學張杰鵬教授、陳小明院士綜述:金屬—有機框架(MOF)的柔性控制 2018-01-24
- 中山大學陳小明院士、張杰鵬教授研究團隊: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在化工吸附分離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2017-12-07
-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排行榜”首次發布 2018-05-29
- 高校教學改革的希望短期內并不在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2017-10-18
- 國務院:2016年開始新一輪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