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原始性創新的途徑之一是把現有技術的科學知識基礎轉移到全新的科學知識基礎上”
2005年,81歲的閔恩澤以“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這項被譽為石油化工領域“新式武器”的工藝,是閔恩澤和他的團隊潛心20余年自主創新孕育出的成果。
“關于創新,我最大的收獲是在1980年。”這一年,閔恩澤把美孚石油公司中心研究室主任請到北京,這位主任在介紹美孚在分子篩領域保持技術領先的經驗時說:“工業催化劑基礎研究的關鍵是開發新催化材料。”
這句話為閔恩澤帶來認識上的重要轉變,只有開發新的催化材料才能研制出新催化劑,“就好比有了布料才能做出好的時裝”。
在廣泛深入調研基礎上,閔恩澤選擇了非晶態合金作為新催化材料,并決定將其與磁穩定床反應器集成研究,這一課題被納入了石科院基礎研究的重點。
十余年的攻關,閔恩澤和他的團隊最終攻克了非晶態合金催化材料表面積小、熱穩定性差等難題,使非晶態鎳合金催化劑與磁穩定床反應器應用于己內酰胺加氫精制過程,首次在國際上實現工業化。
總結自己的創新經驗,閔恩澤感慨系之——
“首先,自主創新分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三類。實現原始性創新的途徑之一是把現有技術的科學知識基礎轉移到全新的科學知識基礎上。”
“其次,創新來自聯想,而聯想源于博學廣識和集體智慧。”
“另外,創新還需要有精神力量作為支柱。克服挫折失敗,堅持到底。”對于閔恩澤來說,這個精神力量就是國家和民族。
基于執著的創新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上世紀90年代以來,閔恩澤以70多歲的高齡,順應時代需求,轉向綠色化學,致力于綠色化學技術的研究。
“綠色化學對科學發展觀是很重要的一條。所有原料都應用到產品中,保護環境,可以兼顧協調發展;無毒無害的原料,可以保證工人和社區安全,最終保障社會和諧;生產的產品可以生物降解,回歸自然。”閔恩澤這樣闡釋綠色化學與科學發展觀之間的關系。
- “閔恩澤能源化工獎”學術交流會舉行 2016-05-30
- 首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獲獎人員名單公布 2013-12-23
- 閔恩澤:生物質運輸燃料有望工業化 2010-08-31
- 四川大學肖嘯課題組 Nat. Commun.:有機光催化劑助力廢棄塑料的升級回收 2025-05-19
- 青科大李志波/劉紹峰教授團隊 ACS Catal.: 新型鉿金屬催化劑鏈穿梭聚合制備高熔點烯烴嵌段共聚物OBC 2025-05-11
- 浙理工王新平/周嫻婧與斯德哥爾摩大學Jiayin Yuan教授ACS Macro Lett.: 溫控“開-關”的三氮唑聚離子液體催化劑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