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產膠國匯率變動的影響
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主要天然橡膠出口國的貨幣相對于美元的升值會對天然橡膠的價格構成上漲動力,因當地貿易商會提高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以保證最夠的盈利,反之,當地貨幣的貶值會對膠價形成一定的打壓。下表給出了自2010年4月30日至5月27日泰銖、印尼盾、馬來西亞令吉對美元匯率的變動情況,對膠價也帶來了一定支撐。
表2 泰、印尼、馬三國貨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動
4月30日 | 5月27日 | 相對美元貶值(%) | |
泰銖 | 32.36 | 32.54 | 0.6 |
印尼盾 | 9010 | 9025 | 0.2 |
馬來西亞令吉 | 3.1835 | 3.2928* | 3.4 |
五、后市展望
2010年4月中旬以來,天然橡膠市場整體經歷了一輪幅度較大的回調。滬膠期貨4月15日起自高位回落,5月 17日最低曾下探至20890元/噸,在四周左右的時間里跌幅超過了19%,但5月份的最后一周,國內股市的企穩反彈、期現價差過大及外圍市場強勁反彈等因素推動滬膠強勢上行,陸續突破5日、10日和20日均線,走出了連續反彈的行情。總體上看,造成天然橡膠市場5月中旬之前暴跌的原因,除了其自身基本面弱勢之外,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引發的美元走高、商品市場暴跌也是重要刺激性因素,而5月下旬的反彈則得益于部分短期利多因素的支撐,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整體自低位稍有企穩也帶來了上漲的動力。
圖20 滬膠期貨價格走勢圖
圖為滬膠期貨價格走勢圖。(圖片來源:文華財經)
未來一段時間天然橡膠市場關注的焦點,除了繼續緊密跟蹤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進展之外,國內外車市整體的表現、東南亞產量的實際生產情況、國內宏觀政策動向等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陰影仍然籠罩市場,但美元短線回調給商品市場一定喘息之機,未來危機的進展情況仍會極大地影響商品市場的走向。國內外產量的持續增加給橡膠市場帶來利空打壓,各主要地區汽車市場給天然橡膠市場的支撐作用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減弱。從期現價差和庫存情況看,滬膠前期大跌、與現貨越拉越大的價差有待縮小,而上期所天然橡膠庫存處于如此低位增加了滬膠反彈的機會。總體上看,滬膠近期存在一定的短期支撐和利多刺激,但整體供需基本面偏弱的態勢沒有根本性的改觀,未來一個月內,天然橡膠供應的季節性增加、國內車市消費降溫及國外特別是歐洲車市可能繼續表現低迷、輪胎企業庫存增加及銷量放緩等利空因素將繼續存在,天然橡膠市場反彈的力度仍受到很大的限制,中期來看依然承受較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