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聚合誘導自組裝(PISA)受到了高分子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聚合誘導自組裝能夠大批量(固含量可高達50%)制備各種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納米材料,為后續的工業化應用提供了方法基礎。
目前報道的 PISA 體系主要都是通過熱引發聚合制備的,反應溫度高(通常為70 ℃)并且反應時間較長,很容易導致蛋白質等生物物質或者一些溫敏性物質失活,這大大限制了蛋白質復合及環境響應等功能聚合物納米材料的制備。此外目前的 PISA 體系對氧氣存在非常敏感,需要通入惰性氣體(氮氣或氬氣)或者冷凍循環除去體系中的氧氣,這些操作比較復雜并且耗時,對于非高分子研究人員來說難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廣泛應用。
近期,廣東工業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譚劍波副教授與張力教授團隊發展了可見光引發聚合誘導自組裝(photo-PISA)(ACS Macro Lett., 2015, 4, 1249-1253; ACS Macro Lett., 2016, 5, 894-899; ACS Macro Lett., 2017, 6, 298-303; ACS Macro Lett., 2018, 7, 255-262; Macro. Rapid Com., 2016, 37, 1434-1440; Macro. Rapid Com., 2017, 38, 1600508; Macro. Rapid Com., 2017, 38, 1700195; Polym. Chem., 2016, 7, 2372-2380; Polym. Chem.,2017, 8, 1315-1327; Polym. Chem., 2017, 8, 6853-6864),在室溫下可以快速合成包括二氧化碳響應、溫度響應、蛋白質復合及無機納米粒子復合的聚合物納米材料。
接著通過把葡萄糖氧化酶高效耗氧的特性與可見光引發聚合誘導自組裝反應條件溫和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耐氧型的聚合物納米材料制備新方法。研究表明,只需要在聚合反應體系中加入少量的葡萄糖氧化酶(1 μM)及葡萄糖,就能夠使聚合反應完全不受氧氣的干擾,在開口的圓底燒瓶甚至96孔板中都可以實現水相可見光引發聚合誘導自組裝,快速高效地制備了多種可控形貌的二嵌段共聚物和三嵌段共聚物納米材料(Macromolecules, 2017, 50, 5798-5806)。
雖然對于photo-PISA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photo-PISA體系還存在一定的問題:(1)光的穿透性限制了聚合規模的擴大化;(2)聚合體系對于光敏物質(如染料、貴金屬納米粒子等)的存在非常敏感;(3)聚合過程需要保持光照,并不是完全節能的過程。因此,發展新型的反應條件溫和的PISA體系將能夠大大擴大PISA的范圍,為更多新型的聚合物納米材料的制備提供新的方法。
酶催化是一種反應條件溫和、高效、專一性強的技術,廣泛應用在有機合成與高分子合成中。最近,廣東工業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譚劍波副教授與張力教授團隊把酶催化引發聚合與水相聚合誘導自組裝結合起來建立基于酶催化的氧化還原引發聚合誘導自組裝體系(Enzyme-PISA)。研究發現,在辣根過氧化物酶(HRP)的催化下聚合可以在室溫下快速進行,只需要30 min轉化率就可以達到99%以上,并且可以通過調控單體濃度與聚合度可以可控制備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納米材料(包括球、纖維、囊泡)。此外,在PISA的研究中,纖維狀膠束的制備通常比較困難(因為只有在很窄的反應窗口才能得到)。在本論文中,研究人員充分發揮Enzyme-PISA能在室溫下進行的優點,通過觀察聚合溶液的黏度變化可以可控制備純纖維狀膠束。進一步研究表明通過Enzyme-PISA可以在室溫下把SiO2納米粒子與牛血清蛋白(BSA)原位包埋在聚合物囊泡當中。最后,研究人員把HRP與葡萄糖氧化酶(GOx)聯用進行Enzyme-PISA,研究發現聚合可以在空氣中快速進行并能達到完全轉化,同時還可以把反應規模縮小到200 μL。
圖1. 基于酶催化的氧化還原引發聚合誘導自組裝(Enzyme-PISA)
圖2. (a)~(d)通過觀察Enzyme-PISA的反應溶液粘度變化可控制備纖維狀膠束,(e)通過Enzyme-PISA原位包埋SiO2納米粒子,(f)通過Enzyme-PISA原位包埋BSA。
Enzyme-PISA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制備熱敏性及生物相關聚合物納米材料,并為高通量制備各種功能聚合物納米材料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大大擴寬了PISA和聚合物納米材料的應用范圍,相關工作發表在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DOI: 10.1002/marc.201700871)上并被選為首頁封面。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珠江學者(青年學者)等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arc.201700871
- 武漢大學蔡韜課題組 Macromolecules:吩噻嗪基中空共軛微孔聚合物催化近紅外光誘導ATRP用于光協同酶催化循環 2024-10-11
- 廣西大學林寶鳳教授團隊 CEJ:基于Fe-MOFs納米酶催化活性的柔性纖維復合功能材料用于高效的用水點消毒 2024-05-09
- 武漢理工戴紅蓮教授團隊AFM:“診療一體化”-一種兼具光熱抗菌和類酶催化的殼聚糖基水凝膠用于糖尿病創面pH實時監測與加速傷口愈合 2024-04-24
- 哈工大冷勁松院士團隊 ACS Nano 綜述:智能聚合物微球的制備、微觀結構、激勵響應特性及其應用 2025-05-09
- 同濟大學杜建忠/朱云卿/賀石生團隊 ACS Nano:骨靶向聚合物載體高效遞送核酸治療骨轉移瘤 2025-05-07
- 蘭州理工大學冉奮教授 AFM:維生素C二次摻雜導電聚合物 2025-05-07
- 復旦大學王國偉團隊 Macromolecules:突破自組裝技術新邊界 - 高固含量下嵌段共聚物的熱誘導自組裝與熱誘導協同自組裝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