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大學分子影像暨轉化醫學研究中心陳洪敏課題組量化制備“釓穩定”碳點,用于腫瘤雙模態成像和成像指導的光動力治療。
針對釓配合物磁共振造影劑穩定性差和成像效能差的基本科學問題,陳洪敏博士借鑒釓富勒烯主-客結構能夠增強釓穩定性和提高磁性能的原理,通過直接煅燒釓噴普銨(Gd-DTPA)和利用介孔二氧化硅孔道作為模板,成功制備出“釓穩定”的內嵌釓碳點:實現了高釓穩定性、有效增強弛豫率(比Gd-DTPA提高了一倍以上),靜脈注射能夠在腫瘤區域有效富集實現活體腫瘤成像,能夠有效腎清除。相關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2014, 26, 6761),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6, 26, 3973.封面文章)。
傳統的光敏劑多數是疏水小分子,其水分散性差,光穩定性低,腫瘤區域的富集不夠。雖然目前大部分研究將光敏劑和成像劑一起負載到納米載體上,但這些成像劑或光敏劑易脫落,并且很多納米載體具有潛在的毒性且難以快速清除,此外,納米載體或成像試劑也會干擾光動力治療過程,降低ROS產量。針對這一基本問題,課題組在前期工作基礎上(Adv. Mater. 2014, 26, 6761; Adv. Funct. Mater. 2016, 26, 3973; Theranostics 2013, 3, 650),利用溶劑熱法量化制備具有紅光發射的內嵌釓碳點。與傳統的碳點相比,該碳點展現出高結晶度,強烈的紅色熒光,高效的釓摻雜率和表面一定的還原特性;與Gd-DTPA相比,由于碳層的包裹,釓碳點表現出極高的縱向弛豫效率(r1=16 mM-1 S-1, 7T);更重要的是該釓碳點在LED燈輻射下能夠有效的產生單線態氧(量子產率達到0.51)。此外,該碳點具有較小的尺寸(約5納米),可以通過EPR效應積累在腫瘤部位,并且,釓碳點能夠通過腎臟代謝掉,因而具有較低的毒性。活體實驗證明此釓碳點成為集熒光成像、磁共振成像和光動力治療于一體的納米診療探針。這一研究工作在深入探索“釓穩定”納米探針與金屬摻雜增強光化學作用的機制以及設計具有高ROS產率和優異穩定性診療一體化納米探針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該工作以“Gadolinium-Encapsulated Graphene Carbon Nanotheranostics for Imaging-Guided Photodynamic Therapy”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2018, 1802748)。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廈門大學校長基金培育項目和廈門市科技計劃等項目的大力支持。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802748
陳洪敏課題組簡介
陳洪敏博士2017年入職廈門大學分子影像暨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為分子影像和納米醫學領域,多年來主要圍繞“分子探針多模態影像與協同治療的高效融合”關鍵科學問題,致力于新型多功能分子影像探針在癌癥診斷與治療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并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前景的重要研究成果:1) 高效融合放射治療和光動力治療,構建了無機閃爍體增敏體系,實現了低輻射劑量有效抑制深層原位腫瘤;2) 研究制備了“釓穩定”多功能磁共振成像探針;3) 建立了藥物高效封裝、緩釋示蹤和快速藥物敏感性測試的方法。包括2篇封面文章,2篇ESI(熱點)高被引論文。其中,2013年以來,相關研究成果相繼刊發在Adv. Mater.、Nano Lett.、Adv. Funct. Mater.、Mater. Horiz.、Theranostics等期刊上。受邀為Nat. Rev. Mater. (IF=51.941)、Mater. Sci. Eng. R: Rep. (IF=24.4) 撰寫綜述。成果受邀參編美國NIH癌癥研究所的“Cancer Nanotechnology Plan 2015”。現擔任Chem. Soc. Rev., J. Am. Chem. Sci., Adv. Mater., Small, Nanoscale, Theranostics等國際學術期刊的審稿人。擔任學術期刊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IF 3.469)的 Guest Editor(2017)。
- 南京郵電大學陳潤鋒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在多重刺激響應碳點長余輝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4-09-19
- 華南理工楊仁黨教授/王陽助理研究員團隊 CEJ:表面化學工程結合濃度依賴發射成功激發氮摻雜木質素基碳點的多色熒光發射 2024-09-04
- 吉林大學李云峰教授課題組等 Nat. Commun.:可循環的碳點自組裝宏觀材料 2023-10-27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唐本忠院士團隊 ACS Nano:基于AIEgen的可見光穿透器用于深層組織感染的光動力治療 2024-10-21
- 吉大楊英威教授、王林教授《Nano Lett.》:新型柱芳烴基共價有機骨架材料助力精準清除牙周致病菌 →放大光動力治療效果 2024-10-21
- 仰大勇/劉培峰/姚池合作 AM:DNA納米復合物用于基因編輯系統和光動力治療試劑可控共遞送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