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研人員合作研制出薄柔電路板 可作“智能繃帶”
2018-08-15 來源:新華網
電路板通常很堅硬,但美國和中國科研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輕薄、柔軟的電路板,并概念驗證性地制成“智能繃帶”,能貼在皮膚上監測多種生理信號。
13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電子學》雜志上的封面文章顯示,這種“智能繃帶”由4層相互連通的薄柔電路板堆疊而成,整體的大小及厚度與1元硬幣相仿。
研究人員說,電路板采用以硅彈性體為基礎的“島-橋”結構,其中“島”是剛性的小型電子器件,如傳感器、天線、藍牙芯片等;“橋”是可拉伸的銅線,用來連接“島”,使電路板可以伸縮彎曲而不影響其功能。
論文通訊作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納米工程學系教授徐升說,設計難點并非堆疊電路板,而在于讓電路板之間實現電流連接。
徐升團隊發現,傳統的光刻和蝕刻技術不適用于可伸縮的彈性體。因此,他們將硅彈性體與黑色有機染料混合,制成電路并堆疊后,使用激光進行焊接,最后填充導電材料。這樣得到的電路板既具備正常功能,又有傳統電路板所缺的彈性。
研究人員說,用這種柔性電路板制成的“智能繃帶”用途廣泛,可貼在身體不同位置,記錄心電圖、腦電圖、眼動和肌肉行為等。
此外,它能與10米以內的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實現無線通信,還可用于遠程控制機械臂。
研究人員表示,該器件連續使用6個月后,其電路性能和伸縮性沒有下降。
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參與了研究。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