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團隊針對聯合基因治療的應用需求,構建了DNA納米系統,解決了基因編輯和脫氧核酶共遞送的難題,研究成果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李鳳副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宋納川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支持。
CRISPR/Cas9作為一種高效的基因編輯技術,為疾病精準治療帶來了新機遇,并且有望聯合其他基因治療基元(比如DNAzyme,脫氧核酶)提高基因治療效果。如何實現各治療基元的共遞送,并保持生物活性,且在細胞內可控釋放,是聯合基因治療的關鍵。針對這一問題,DNA材料可提供獨特解決方案,原因在于DNA分子具有序列可編程性和分子識別能力,且生物相容性好,可以作為基因治療基元的載體材料。
在該研究中,團隊通過滾環擴增反應(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合成了超長DNA單鏈,單鏈中包含sgRNA識別序列、脫氧核酶序列和HhaI內切酶識別序列等多種功能模塊。sgRNA識別序列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作用實現Cas9/sgRNA的高效裝載。進一步,錳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實現DNA長單鏈壓縮組裝,形成DNA納米粒子,錳離子也作為脫氧核酶的輔因子。最后,酸響應聚合物包覆的HhaI內切酶通過靜電作用在DNA納米顆粒界面組裝,形成納米復合體。納米復合體進入細胞后,響應溶酶體內的質子,HhaI表面的聚合物涂層分解,釋放出HhaI內切酶,切割DNA鏈中的識別位點,觸發Cas9/sgRNA和脫氧核酶的釋放,二者在基因水平對腫瘤細胞實現聯合調控。納米復合體在小鼠乳腺癌皮下瘤模型中取得了顯著治療效果,同時對正常組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該DNA納米系統可以很便利地進行序列定制修改,有望用于其他基因編輯工具和核酸藥物的聯合遞送,對促進基因水平疾病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圖1. DNA納米系統解決基因編輯和脫氧核酶共遞送難題,實現聯合基因治療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16569
仰大勇課題組以生物大分子DNA為研究主線,聚焦DNA生物功能材料化學組裝與智能制造,并用于生命分析和疾病治療。
課題組主頁:yanglab-dna.com
- 天津大學 Adv. Mater.:智能DNA納米系統強化mRNA轉染 2023-07-31
- 川大張興棟院士團隊王啟光/樊渝江:自潤滑雜化外泌體微凝膠通過體內靶向Foxo3基因編輯調控軟骨細胞線粒體自噬以緩解骨關節炎進展 2025-01-24
- 川大張興棟院士團隊王啟光/樊渝江 AM:靶向軟骨細胞的可注射在體FGF18基因編輯和自潤滑雜化外泌體微凝膠用于骨關節炎治療 2024-01-29
- 仰大勇/劉培峰/姚池合作 AM:DNA納米復合物用于基因編輯系統和光動力治療試劑可控共遞送 2024-01-19
- 四川大學丁明明教授團隊 Angew: 可視化β折疊到β轉角構象轉變的熒光聚合物囊泡及其用于顏色報告型藥物遞送 2025-07-11
- 山東大學崔基煒教授團隊 ACS Nano: 硬度可調的聚乙二醇納米顆粒調節納米-生物相互作用,增強靶向藥物遞送 2025-06-12
- 浙大周民教授團隊 Bioact. Mater.:微藻藥物遞送系統"降尿酸-抗炎-消化系統保護"三位一體協同用于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 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