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SCI)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創(chuàng)傷性疾病,損傷后大腦和周圍器官之間的神經連接中斷,導致損傷節(jié)段以下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對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目前,SCI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等,盡管治療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恢復患者的感覺和運動功能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
組織工程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SCI修復提供了新的策略。目前,具有特定物理和生物功能的神經支架被廣泛開發(fā),在植入后支架能夠為受損脊髓組織提供力學支撐,引導神經細胞生長,改善損傷處微環(huán)境,并促進SCI的修復。為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組織工程支架應仿生天然脊髓的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并針對SCI的病理生理特征對細胞和生物材料的沉積進行精確調控。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的復雜性,傳統組織工程方法難以模擬脊髓組織生理結構,從而限制了治療效果。
該工作以“3D bioprinted conductive spinal cord biomimetic scaffolds for promoting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nd repairing of spinal cord injury”為題發(fā)表在《Chemci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博士后杲辰為論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智軍研究員和黃潔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專項(XDA160201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171367)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8788
作者簡介:
張智軍,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近年來主要從事生物材料與干細胞再生醫(yī)學、干細胞納米示蹤技術以及納米載藥系統與診療一體化納米平臺的構建研究。在《Nature Materials》,《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以及《Biomaterials》等期刊發(fā)表論文120余篇,引用9000余次;獲美國專利1項、中國專利10項。近年來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先導科技專項以及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等科研課題。
黃潔,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副研究員,納米生物醫(yī)學部副主任。近年來主要從事各種納米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在干細胞示蹤及腫瘤成像方面的應用;新型高分子水凝膠的研制及其在干細胞再生醫(yī)學中的應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materials》、《Small》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課題組主頁:http://biomed.sinano.ac.cn/ketizu/index.php?id=32
- 華科大羅志強教授團隊 Adv. Mater.: 電容耦合響應水凝膠提供無線化電刺激促進脊髓損傷組織再生 2024-01-14
- 中科院遺傳發(fā)育所戴建武/趙燕南 ACS Nano:仿生脊髓纖維引導脊髓損傷后軸突再生和再髓鞘化 2023-12-15
- 吉大林權教授、吉大第二醫(yī)院楊小玉教授《Mater. Today》:仿生3D軟支架結合電刺激調控神經干細胞分化引導脊髓損傷修復 2023-12-02
- 山東大學 Nat. Mater.:超聲響應壓電納米貼片調控神經干細胞分化治療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 2025-05-09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智軍研究員團隊《Mater. Sci. Eng. C》:生物3D打印導電水凝膠支架調控神經干細胞定向分化 2022-01-13
- 信號分子梯度的有序支架-誘導內源性神經干細胞遷移進行脊髓損傷再生修復的新思路 2016-11-23
- 華科大劉國輝教授團隊 ACS Nano:導電水凝膠激發(fā)中性粒細胞胞外捕獲器對抗傷口細菌感染 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