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修復的研究是一個熱門領域,由于傷口微環境的代謝紊亂,慢性多滲液傷口的臨床治療仍然面臨極大挑戰。傷口微環境的復雜癥狀主要歸因于三個原因:滲出物污染、細菌感染和免疫調節障礙。所以,及時清除傷口滲出液、消除細菌感染、刺激血管生成和膠原蛋白沉積是成功治愈慢性傷口的關鍵。這需要采用新的有效策略開發多功能慢性傷口敷料來同時解決這些問題。
圖1 采用協同策略構建的具有自負壓滲液吸收、M2巨噬細胞極化和抗菌協同作用的水-氣雙相凝膠(HAB-gel)慢性傷口敷料

該工作是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鄭裕東教授團隊在近期關于構建新型生物基復合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之一。組織修復所需要的復雜條件,往往對材料的設計和構建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團隊針對不同的組織傷口的癥狀和可能帶來的惡化風險,系統探索了生物基聚合物結構的調控和性能的優化之間的關系。專注于長期以來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組織修復所需要的重要條件,開發了多種具有巨大應用價值的生物醫用材料體系。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團隊制備了能有效控制大出血的快速止血材料(Applied Materials Today, 2018, 228),研發出能促進皮膚傷口愈合和再生的抗菌防止黏連敷料創面修復材料(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9, 222, 114985),并系統性地探索了以水基綠色化學工藝開發的3D打印可植入吸收組織支架的制備技術(Biofabrication, 2020, 12, 035015)。團隊對抗菌敷料的研發進行了持續性地創新,合成出能應對感染性燒、燙傷的敷料(Bioactive Materials, 2021,6, 2089)。以這些工作為基礎,團隊開發了能高效止血和促組織血管愈合因子釋放的多功能組織貼片(Bioactive Materials, 2022,17, 471)。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8952
- 林化所張猛研究員/南昆大宋平安教授《Nano Res.》:通過氫鍵締和納米纖維素制備阻燃、抗熔滴和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基聚氨酯彈性體 2024-01-04
- 生物基聚氨酯成為開發新方向 但仍面臨多重技術壁壘 2015-01-06
- 鄭州大學睢曉潔 AHM:可便捷用于傷口修復的干細胞低溫保存平臺 2025-01-12
- 華科大牛冉/陳振兵/楊小凡 Adv. Sci.:糖工程化外泌體雜化納米機器人增強細胞和組織滲透促進糖尿病傷口修復 2024-12-01
- Nat. Rev. Mater. 亮點報道 - 華科大羅亮/田斯丹/孟凡玲:促進糖尿病傷口修復 2024-11-28
- 東華大學史向陽教授團隊 AS:氧化還原響應型樹狀大分子納米凝膠通過內質網應激放大和巨噬細胞極化實現超聲增強的胰腺癌化學免疫治療 2023-06-25
- 中山大學吳玫穎/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梅林 Adv. Sci.:聚吡咯納米酶調控腫瘤相關巨噬細胞極化以增強免疫治療 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