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柔性應變傳感器已在電子皮膚、醫療監測和人機交互等領域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然而導電層與彈性基底之間弱的界面結合會導致應變傳感器的耐久性差,難以滿足實際使用的需要。因此,如何通過合理的材料和界面設計使得傳感器在長期使用中保持穩定(耐久性,Durability)是柔性應變領域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目前,柔性應變傳感器的耐久性主要通過導電層的材料設計來實現,例如通過導電層的增強增韌、自修復等性質來提高應變傳感器的耐久性。
近日,國科溫州研究院陳強研究員與南京工業大學孫庚志教授合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Interfacial Click Chemistry Enabled Strong Adhesion Toward Ultra-Durable Crack-Based Flexible Strain Sensors”的研究論文。作者提出了一種基于界面“點擊化學”反應構建導電層與基底間強界面黏附的通用策略,并研究了這種強界面黏附對于柔性應變傳感器耐久性的影響。文中提出了耐久性的定量參數(number of stable cycles, Cn),發現了界面黏附強度(τ)與耐久性參數(Cn)之間的線性關系,并基于此關系推導出二者之間的轉換因子"durability-adhesion coefficient (CDA)”。該發現為優化柔性應變傳感器的界面設計、進一步提升器件的耐久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國科溫州研究院史鑫磊助理研究員和甌江實驗室朱琳講師是論文的第一作者。
圖1 基于界面“點擊化學”構建超耐久性裂紋式傳感器的新策略
圖2 基于“點擊化學”構建導電層與基底間強界面黏附推動傳感器具有高耐久性。
如圖2所示,柔性應變傳感器通過刮涂的方式直接構建,其中導電膠體油墨和基底表面分別處理帶有反應性基團,在印刷過程中發生的“點擊化學”反應為界面提供強界面黏附。這是一種通用性的策略,文章中分別采用了不同的導電納米材料,多功能交聯劑,基底和表面處理材料,發現只要導電層與基底修飾的反應性基團之間存在“配對”,就可以通過“點擊化學”增強界面黏附強度,從而提高耐久性。
圖3 界面黏附強度與耐久性之間的線性關系。
基于“點擊化學”制備的柔性應變傳感器具有可控的界面黏附強度,作者仔細的研究了界面黏附強度與耐久性之間的關系。首先,作者提出了用于表征耐久性的參數:穩定循環次數Cn,該參數表示傳感器在固定應變下能夠穩定輸出電阻信號的次數。通過調控界面交聯密度得到了除界面黏附強度外其他因素皆相同的傳感器,并探索了黏附強度與穩定循環次數之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隨著界面黏附強度的增加,穩定循環次數隨之線性增加,并且該線性關系的斜率與應變大小,界面類型等因素都有關,作者推導出二者之間的轉換因子"durability-adhesion coefficient (CDA)”。
圖4 界面黏附影響耐久性的機理解析
為解釋界面黏附強度影響傳感器耐久性的工作機理,作者針對具有不同界面黏附的傳感器的導電層進行了掃描電鏡表征和分析。圖4表明,隨著界面黏附強度的提升,導電層在固定應變下產生的裂痕大小(長度和寬度)減小,但是數目明顯增多。這種現象是傳感器在保持較高拉伸性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拉伸性的原因。在1000次的循環測試之后,具有較弱界面黏附的傳感器產生了明顯的導電層剝落,而強界面黏附展示了穩定的導電層與裂痕維持能力,這是傳感器耐久性提升的根本原因。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1036
- 華科大吉曉帆教授團隊《Macromolecules》:利用羥基-炔點擊化學制備高分子量聚[2]索烴 2024-04-16
- 上海交大路慶華教授團隊 Adv. Sci.:一種基于點擊化學制備的纖連蛋白修飾型細胞層用于傷口修復 2024-01-10
- 蘇州大學陳紅教授/劉莊教授、上海大學孫樂樂副教授 Angew:點擊化學介導的細胞膜糖聚物工程以增強樹突狀細胞疫苗 2023-12-01
- 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 NML:室溫下快速自修復的高導熱聚合物復合材料 2022-06-18
- 蘇州大學李剛教授課題組 Compos. Sci. Technol.: 適用于數字醫療中不同微環境的自適應響應能力的柔性應變傳感器 2025-02-02
- 清華大學張瑩瑩團隊《Sci. Adv.》:深度學習賦能可穿戴傳感器實現面向普通用戶的血壓和心功能連續監測 2023-08-15
- 華科大趙龍教授團隊 CEJ:電離輻射技術制備基于聚(離子液體)/MXene凝膠的多功能柔性應變傳感器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