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理胡愛國教授、王貴友副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通過納米限域下的Suzuki交叉偶聯縮聚合成窄分布的環狀聚合物
2023-12-02 來源:高分子科技
與具有相似分子量的線性聚合物相比,環狀聚合物具有更強的分子內相互作用,導致環狀聚合物表現出一些有趣的結構特征,包括更小的流體力學體積,更低的固有粘度,更低的平移摩擦系數,更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和更高的折射率等,也因此受到了科學家們廣泛的關注。環狀聚合物通常通過擴環聚合反應或者分子內成環反應來合成,但這些方法獲得的聚合物的結構可變性有限,且產物的分子量分布很寬。窄分子量分布的環狀聚合物合成的普適方法的建立仍是高分子科學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納米限域體系中環狀聚合物的合成示意圖
單體的結構和聚合物的合成路線圖
P1和P2與官能團未完全轉化的P3’的核磁譜圖對比
P1 (a)和P2 (b) 的MALDI-TOF譜圖對比
該工作使用CSGP體系,避開了常規合成環狀聚合物需要高度稀釋單體的限制條件,解決了環狀聚合物合成中分子量分布較寬的問題,為廣泛類型的環狀聚合物的合成開辟了新的思路。該項工作以“Synthesis of Narrowly Distributed Cyclic Polymers by Suzuki Cross-Coupling Polycondensation Under Nanoconfinement”為題發表在《Macromolecules》上。碩士研究生潘黃浩和博士研究生王杰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胡愛國教授和王貴友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團隊已在提出的可控逐步聚合體系開展了系列工作(CCS Chemistry 2020, 2, 64-70;Chem. Commun. 2021, 57, 4146-4149;Chem.-Eur. J. 2022, 28, e202102979;Polym. Chem. 2022, 13, 4136-4143;Chin. Chem. Lett. 2023, 34, 107912;Macromolecules 2023, 56, 5835-5842等)。相關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macromol.3c02062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東華大學廖耀祖/張衛懿課題組 AFM:納米限域聚卡賓@共價有機框架用于電子廢棄物中高效捕獲金 2025-05-02
- 阿爾托大學/拜羅伊特大學 Nat. Mater.: 高硬度兼具自修復 - 納米限域效應破解水凝膠難題 2025-03-11
- 北石化師奇松/北服張文娟 CEJ:納米限域極化釘扎效應增強PVDF-HFP的壓電效應制備柔性壓電傳感器 2024-11-15
- 南華大學魏華/喻翠云團隊ACS Macro Lett.封面:紫外光誘導環狀聚合物載體的環狀-線形拓撲結構變化用于胞內增強藥物遞送 2023-08-16
- 吉林大學張越濤教授《Nat. Chem.》:分子內三官能 Lewis 酸堿對催化單體成對插入合成可循環的環狀生物基丙烯酸類聚合物 2022-11-30
- 吉林大學吳宗銓教授團隊 Angew: 手性環狀螺旋聚合物的可控合成及其圓偏振發光 2022-05-10
- 浙江大學張興宏/張成建團隊 Angew:逐步聚合制備可循環高分子 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