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軟體機器人是近年來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分支,在狹小空間工程探索、生物體內藥物遞送、體內醫療診斷等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近日,香港城市大學于欣格團隊聯合大連理工大學解兆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凌乾教授,合作開發了一款無源無線的電驅動軟體機器人。該軟體機器人系統從無線化設計和多功能傳感入手,實現了小型化軟體機器人在封閉空間中對液體環境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各項指標的無線化監測。 研究成果以Battery-free, wireless, and electricity-driven soft swimmer for water quality and virus monitoring(用于水質和病毒監測的無電池、無線、電力驅動的軟體游泳機器人)為題,于2024年1月10日發表于Science開放獲取子刊Science Advances雜志。
小尺寸機器人有能力在狹小和封閉空間中運動穿梭,因此,小尺寸機器人是在此類場景下(包括生物體內)執行環境監測或生物醫學檢測的一個理想裝置。
為實現此類任務,機器人裝置首先需要是無線的,任何繩索的牽絆都會限制其自由運動,這就要求機器人驅動和傳感數據讀取必須是無線化的;另外,機器人需具備多重傳感能力,傳感指標的多少關系到機器人監測能力和智能化的強弱;如此多的功能要求往往依靠于在機器人系統之中集成更多的模塊,而這勢必對機器人的小型化帶來挑戰。
該研究以管道場景為例子,展現了此小型軟體機器人系統在封閉環境下對溫度、離子和病毒的檢測能力。該研究展現了在封閉空間下,機器人驅動的無線化和無電池化,并且無需取出機器人裝置即可無線化地讀取監測數據。此無線化技術,亦可用于開發體內生物醫用軟體機器人系統,以實現機器人的體內監測和體內主動醫療功能。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k6301
主要作者簡介
于欣格,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青年科學院院士,香港RGC Fellow,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港澳)獲得者,《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創新35人。研究方向為新型柔性電子在生物醫療領域的應用。
解兆謙,大連理工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獲得者。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力學與生命健康前沿交叉領域,面向可延展柔性器件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發展微器件柔性化、一體化、集成化的新型力學設計及理論。
常凌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等項目入選者。研究方向為納米電穿孔、細胞診療、生物芯片、生物傳感。
李登峰,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研究員,主要從事生物醫用微納機器人、軟體機器人和可穿戴觸覺反饋界面的研究。
- 清華大學趙慧嬋團隊 AFM:分米尺度的靜電驅動柔性人工肌肉新進展 2025-01-18
- 清華大學張如范教授一周連發兩篇《Adv. Funct. Mater.》:最新研究進展 2024-12-06
- 北大/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劉忠范、張艷鋒和北大楊槐Nano Lett.:基于石墨烯/膽甾相液晶的電驅動型熱致變色調光器件的構筑及應用 2023-05-24
- 北卡州立尹杰團隊 Adv. Sci.:受空軌啟發的環狀光驅動器 2025-04-30
- 西工大張軍亮/顧軍渭教授團隊 Adv. Sci.:多功能環氧樹脂研究最新進展 2024-11-24
- UCLA賀曦敏教授 Nat. Mater.:超高功率輸出光驅動振蕩器助力多功能軟體機器人 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