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晶體管的傳感器具有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小型化等優點,在疾病檢測和健康監測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跨導(gm)反映了器件的放大能力及靈敏度,是評價傳感器性能的重要指標。為了提高跨導,通常采取的優化策略是增大器件尺寸(例如,溝道寬度(W)等)。然而,在生物傳感器尤其是體內傳感中,尺寸不宜過大,減小器件尺寸對于最大限度減少組織損傷至關重要。因此,綜合考慮器件尺寸與gm,才能準確評價生物傳感器的性能。他們提出面積歸一化跨導(gm,A,gm,A = gm/WL)可以作為更全面評估晶體管生物傳感器性能的指標。
近年來,有機電化學晶體管(OECT)因其高gm、低工作電壓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受到廣泛關注。然而,n型OECT的性能和穩定性遠遠落后于p型OECT,限制了其在互補邏輯電路和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盡管通過分子設計可有效提高材料性能,但未能解決器件穩定性差的難題,且設計合成新的高分子往往需要復雜的合成步驟和高昂的成本。因此,亟需開發一種簡單通用的方法來提高OECT器件的性能及穩定性,促進其在生物傳感中的應用。
圖4. BBL纖維OECT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圖5. 纖維互補邏輯電路示意圖及其性能
這項工作實現了在超穩定纖維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加工策略上的突破,并展示了該器件在生物傳感器及邏輯電路方面的應用。該工作以“Ultrastable N-Type Semiconducting Fiber Organic 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s for Highly Sensitive Biosensors”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博士后王秀博士是本文第一作者,張志副研究員和雷霆研究員是本文的通訊作者。
本文感謝香港浸會大學Shu-Jen Wang教授的幫助。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平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分子材料與納米加工實驗室(MMNL)儀器平臺,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等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00287
課題組介紹
- 西工大尹大川/鄧旭東團隊《ACS AMI》: 基于卵清蛋白和單寧酸的超穩定涂層用于高分子材料表面親水改性和抗菌功能化 2025-02-16
- 青島大學夏延致/張克偉教授 Mat. Sci. Eng. R:海藻纖維錨定導電配位聚合物實現超穩定的光熱協同傳感 2024-09-07
- 浙江大學高超教授等 AFM:面向極端熱管理的雙向高導熱且結構超穩定的石墨烯基厚膜 2024-03-23
- 南科大馮奎、郭旭崗/海南大學陳志才 Angew 綜述:高性能有機電化學晶體管共軛聚合物的分子設計策略、應用和前景 2025-01-09
- 華南理工大學郭子豪課題組 AFM : 具有超低閾值電壓的n型有機電化學晶體管 2024-11-01
- KAUST Sahika Inal/王亞洲等 Nat. Rev. Mater. 綜述:有機電化學晶體管新進展 2024-03-01
- 深圳技術大學史濟東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納米纖維素復合薄膜的自修復應變/濕度雙模傳感器的設計及在可穿戴呼吸監測的應用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