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憑借其精準的分子量控制和廣泛的單體適用性,已成為高分子合成的關鍵技術。然而,傳統均相催化劑存在的金屬殘留污染、回收困難及反應條件苛刻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其工業(yè)應用。磁響應技術因其卓越的控制精度、穿透能力、穩(wěn)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實現遠程、非接觸、持久和多功能的催化調控方面展現出獨特優(yōu)勢,為解決傳統體系在催化效率、環(huán)境友好性和過程可控性等方面的挑戰(zhàn)提供了新思路。
針對這一難題,武漢大學蔡韜副研究員課題組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分子工程策略,以磁性Fe3O4鈉米晶簇為核,通過薗頭偶聯反應將光活性的三苯基膦與2,4,6-三(4-乙炔基苯基)-1,3,5-三嗪交聯,成功制備了具有核殼結構的納米復合材料。所制備的 Fe3O4@PP-E兼具光/磁雙響應特性、高催化活性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實現了磁/光雙門控的光誘導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photo-ATRP)。
圖1 (a)Fe3O4@PP-E核殼結構納米復合材料的合成示意圖;(b)使用藍光激發(fā) Fe3O4@PP-E作為光敏材料的photo-ATRP的聚合反應機制
圖2 (a) ln([M]0/[M]t)與光照時間t的關系圖;(b) Mn,NMR,Mn,GPC和?與單體轉化率的關系圖;(c,d) 通過光源開關和磁鐵調控實驗對聚合過程進行控制
研究通過優(yōu)化聚合條件實現了分子量的精準控制和快速反應動力學,并證實了光催化劑的磁性回收特性。通過光源開關和磁鐵調控實驗,系統闡明了雙門控催化機制。這一創(chuàng)新方法不僅簡化了催化劑去除流程,更推動了聚合物綠色合成技術的發(fā)展。
該體系可應用于生物環(huán)境下的酶-聚合物共軛物精準合成,在保持天然酶高催化活性的同時,簡化了傳統酶修飾過程中復雜的催化劑去除步驟,顯著降低了制備成本。這一突破性方法為小規(guī)模、組合式酶-聚合物共軛物的制備提供了高效平臺,對新型蛋白質藥物的篩選與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圖3 (a)酶-聚合物共軛物CT-g-POEGMA的合成方案;(b)糜蛋白酶(CT)和CT-g-POEGMA的GPC曲線和(c)圓二色性光譜圖
上述研究工作以“Magnetically Separable Conjugated Microporous Triphenylphosphine Networks Enabling Dual-Gated Photoinduc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為題近期發(fā)表在Macromolecules上。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蔣盛紅與2021級本科生趙越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蔡韜副研究員與李雪副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該項工作得到了武漢大學雙一流及學科建設項目(600460001)和深圳市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JCYJ20220530140607015)的資助。
論文信息:
Magnetically Separable Conjugated Microporous Triphenylphosphine Networks Enabling Dual-Gated Photoinduc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5c00509
- 鄭大劉春太/劉虎團隊 Sci. Bull.:具有雙效熱管理和阻燃性的核殼結構BN/SiO2納米纖維太空冷卻膜 2025-01-10
- 香港城市大學胡金蓮教授團隊《ACS Nano》: 鈣鈦礦納米晶誘導的核殼無機有機納米纖維用于高效能量收集和自供電監(jiān)測 2024-03-26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ACS AMI》:海洋節(jié)肢動物多層級結構啟發(fā)多糖衍生木/竹材膠黏劑仿生設計 2024-02-05
- 武漢大學蔡韜課題組 Macromolecules:吩噻嗪基中空共軛微孔聚合物催化近紅外光誘導ATRP用于光協同酶催化循環(huán) 2024-10-11
- 武漢大學蔡韜課題組 AFM:利用絨毛狀中空共軛微孔聚合物和天然酶實現近紅外光誘導光生物催化循環(huán) 2024-02-29
- 南京理工大學楊勇團隊 Adv. Funct. Mater. 綜述: 無定形態(tài)多孔有機聚合物光催化有機轉化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