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課是直播,科研可以錄播,文章發到核心刊物的人未必能站在臺上順暢講課
“科研能力強的應該去研究所當研究員。”云南大學馬列部教授金子強認為,大學的三個職能是科研、教學、社會服務,缺一不可。沒有科研,教學走不到前沿;沒有科研,老師就沒有可講授的內容;沒有教學,科研的成果無處展示;沒有社會服務,科研和教學就跟現實脫節,無法教書育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教學是顯性的,第一位的,科研是支撐教學的,二者并不矛盾。
“脫離教學的科研場所不是學校而是研究所,脫離教學的科研人員不是大學教授而是研究員。研究員可以進行深度開掘,教授就必須兼顧深度和廣度,觸類旁通,注重知識的廣博性。講課是直播,科研可以錄播。文章發到核心刊物的人未必能站在臺上順暢講課。”他說。
金子強認為,造成“重科研輕教學”的原因是評價體系不恰當、用計量的方式去評點不能計量的工作。“科研是技術,而教學是藝術,技術可以計量,藝術則很難計量”。
他說:“名師講課是一流的,有實才也有口才,表達有感染力,而科研成果是工匠式的。目前是有一大撥教授,但很少有名師。很多人有資格當教授,卻因為科研成果不夠,沒發表幾篇論文而評不上。有人雖然是教授,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兒。”
教師們認為,目前關于教學的評價體系存在很多問題,現行的考評方法有失偏頗,甚至已經非常陳舊。不少學校是督導團成員評課、學院領導評課,但很少會組織同行評課,有的督導不是本學科的,未必能恰當評判。“現在有學校實行學生網上評教,但教務處可能考慮對教師的影響不公布最后結果,學生評教只是作為評價體系的參考,并不是衡量標準。”一位教師說。
教師們擔憂,“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使學生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有教師指出,美國、英國高校師生經常在一起交流,而在國內的大學,學生常常一學期也見不到老師幾面。“大學老師都拼命謀求晉升,因為職稱高工資高,你看博導補貼就高。以前的教授有個性,如今的就沒有,大家都是教授,數量太多了。”金子強說。
- 評論:高校“重科研 輕教學”的現狀亟待改變 2015-04-02
- 當改革大學“重科研,輕教學”契機出現之后 2011-04-26
- 王長樂:重教學與重科研之爭是個假問題 2009-07-10
- 沈陽師范大學打破“重科研、輕教學”評聘規則 一線好教師可破格晉升教授 2009-03-22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姜鋒教授團隊《Prog. Mater. Sci.》綜述:阻燃策略進展與展望 2025-07-06
- 西北師范大學王榮民、宋鵬飛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兼具抗菌和抗生物膜功能的攻防一體聚(季鏻鹽-冰片)抗菌材料 2025-07-06
- 南京大學胡晶磊、胡文兵 PNAS:高分子與細胞膜相互作用的新規律 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