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高校科技運行機制
高校承擔了大量國家科技計劃任務,為此支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管理成本,卻難以利用項目經費進行成本補償。目前,國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科研間接成本補償機制,使得科研任務繁重的高校事實上要用自籌經費補助國家計劃的科學研究。因此,優化科研隊伍結構,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就成為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科研隊伍結構不完善、科研工作缺乏合理分工正是制約和困擾高校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高校要開展有組織、高水平、高效率的科學研究,必須有三支隊伍。一是教授和一部分專職研究人員,專門從事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二是實驗技術人員,使用開發大型儀器設備,鉆研先進的科研手段;三是科研輔助人員,從事搜集、查閱、整理材料等事務性工作。在國家事業撥款完全依賴招生數量核定的制度下,教師的聘任是依據教學工作需要進行的,對教師的科研時間和工作量缺乏必要的法理和財務補償依據,使得專職研究人員和科研輔助人員的聘任機制難以建立。這一方面令學校難以有效調動人力和物力資源,組織學術力量從事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學校從制度上理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嚴重影響了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高。長此以往,高校承擔國家科技任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受到挫傷。
因此,要盡快建立有中國特點的高校科研間接成本補償制度,優化高校科研經費結構,提高高校組織自主研究的興趣和能力。要繼續大力推動科研項目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工作,以此為契機建設專職科研隊伍,建立高校科研助理制度,形成由教師、專職科研人員、科研輔助人員、博士生構成的分工合理、協調高效的高校科技創新隊伍,提高科研效率,促進科研和教學的緊密結合。利用科研項目吸納高校畢業生擔任科研助理工作,為高校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專職科研隊伍提供了難得機遇。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將科研項目吸納畢業生擔任科研助理作為高校一項長期重要工作來抓。要進一步規范科研助理崗位設置、崗位職責、聘用管理、薪酬標準等,推動高校制定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深入調研、分析涉及科研體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層次問題,逐步建立高校專職科研隊伍聘用的人事管理制度。
2010年是推進基本科研業務費制度有效實施、加強科學規范管理的關鍵一年。要積極組織開展調研,研究解決高校在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研究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和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要進一步提高對專項資金的認識,準確把握定位,結合國家、學校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加強統籌規劃,建立有效措施和工作機制,規范組織管理,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體現特色,突出重點,用好、管好專項資金,使之發揮最大效益。
2.6 進一步加強區域高校創新體系建設,提升創新能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后,將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加強中西部地方高校優勢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同時將繼續實施東部高校對口支援中西部高校計劃,加大對中西部高校的扶持力度。對地方高校科技工作,一是堅持整體規劃,分類指導的工作原則,進一步加強地方創新能力建設。二是加強地方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把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科研團隊作為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任務。三是加強地方高校創新基地建設,為科技工作者創造良好研究條件。四是支持地方高校和教育部直屬高校之間在科技工作方面的全方位深層次合作。
2.7 懲防并舉,重在預防,從教育、制度、監督和查處四方面加強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
堅持把教育作為加強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的基礎。要在高校師生中加強科學精神和學術規范教育,注重發揮楷模的教育作用,強調學者的自我道德養成。
堅持把制度作為加強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的重點。加強教育制度、規范制度、查處制度的建設。用科學公正的評價聘用制度、透明高效的學術資源配置制度、良好的科技管理制度營造良好學風。
堅持把監督作為加強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的關鍵。陽光是最好的反腐劑。一是要健全學術批評機制,二是要有獨立客觀的學術監督機制,三是要高度重視社會輿論監督。
堅持把必要的查處作為加強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的手段。必要的查處不僅是學風不端者必須承擔的成本、付出的代價,更重要的是對誠實守信學者的公正,對意志薄弱學者的警示。
在制度建設上,要嚴格依法治學,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導下,深入研究,抓緊制定,要增強高校查處學術不端行為的能力和動力。社會輿論也要給高校一個寬松的環境,支持鼓勵查處自身問題。
從深層次上講,如果科研不端行為在較大范圍發生而且屢禁不止,往往反映出管理體制中存在著根本性缺陷。當前要從以下幾方面改進高校的學術環境,加強校園創新文化建設。一是堅持學術行為的客觀標準,摒棄小團體、門戶分割的陋習。提倡理性懷疑和批判,不盲從權威,不論資排輩,不排斥小人物,形成公平、公正、充滿活力的競爭機制。在學術評價中尊重科學家個性,倡導學術自由和民主。二是大力弘揚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樹立誠實守信的學術道德。科學研究要告別浮躁,回歸寧靜,遠離急功近利。倡導甘于寂寞、淡漠功利、扎實工作的研究態度和學術作風。三是適當淡化成果、獎勵與物質報酬、個人晉升緊密掛鉤的傾向,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簡化科技管理程序,大幅度減輕科技工作者事務性負擔,保證從事研究工作時間和精力。
(作者謝煥忠系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
- 教育部2019年度高校科技獎推薦/提名工作啟動 2019-03-11
- 復旦大學盧紅斌教授及其團隊領銜的“石墨烯散熱膜的制備及應用”項目榮獲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最佳路演獎 2018-05-30
-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如何防范風險 2017-12-14
- 高超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學‘十二五’優秀科技領軍人才”稱號 2016-05-09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榮獲“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創新平臺建設獎” 2016-03-22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舉辦“國家‘十二五’新材料發展規劃”專題報告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