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區域發展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舉行
2010-07-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高等教育區域發展的必然性
在現代社會,一些長期發展形成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被稱為都市圈、城市帶,產業群被稱為經濟圈、經濟帶,它們具有一種強烈的集聚—溢出效應。吳巖認為,大學集群也同樣存在這種集聚—溢出效應。
中國大學集群所帶來的科技文化知識集聚的效應也非常強大,吳巖以北京為例解釋,北京高等教育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少數幾個特大型城市,大學集群的聚集—溢出效應最為典型。“這種效應表現在區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知識創新、文化傳承、社會服務對其區域和整個國家發展產生的輻射和影響。隨著區域間高等教育相互開放、彼此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區域高等教育的溢出效應會不斷擴大和增強。”吳巖說。
中國高等教育學科奠基人、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潘懋元認為:“隨著經濟體制的轉型,區域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區域發展是必然的。”
潘懋元解釋,高等教育地方化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說高等教育要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為地方發展服務,使之成為地方的文化科學中心;二是說高等教育管理權屬于地方,并以地方財政撥款作為辦學資金的主要來源。其中第一個含義是本義,是主要價值所在;第二個含義是必要條件,只有具備管理與財政地方化條件,才有可能達到為地方服務的實質性目的;只有以地方發展服務作為價值取向,才能使地方具有高等教育管理與撥款的積極性。
潘懋元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地方高校的發展狀況:由于改革開放,中國地方高校在上世紀80年代發展迅速。這一時期地區高等教育的理論研究十分活躍,一些省份紛紛制定地方高等教育發展規劃。20世紀90年代,由于中央實行政企分開,100多所中央部委所辦高校,分別轉制為所在地方的地方大學。1999年高等教育規模大擴展。21世紀之初,高等教育規模大擴展,增辦的高等學校,一般均屬地方大學。2002年開始,地方學校第三撥發展,目前全國共有2000多所大學。
“地方高校的發展,對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沒有地方高校為地方培養出大批專門人才,承擔地方的科研任務,多方面為地方服務,中國的區域經濟以及中國的整體經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潘懋元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北大領跑亞洲 2019-09-12
- 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中國大陸六所高校上榜 2019-07-02
- 教育部南開大學共建教育與產業、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2011-04-18
- 美大學校長:大學教育與區域發展密不可分 2010-10-26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
-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西南地區高分子及復合材料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