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爭鳴:怎么看科研人員的價值觀
2011-03-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現在沒幾個年輕人愿意老老實實地搞科研了。”一見到記者,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工業大學微電子技術與材料研究所所長劉玉嶺就忍不住發起牢騷。他主持了一個3000萬元科研經費的國家科技專項,本想讓自己的幾個研究生畢業后回實驗室工作,誰知沒有一個人愿意留下來。一問原因,學生的答案是:“搞科研就要做冷板凳,怕自己坐不住,也掙不了多少錢!睂W生最后的去向不是考公務員,就是去事業單位或國企。
“感覺在他們心目中,現在耐心搞科研沒有前途!眲⒂駧X認為,這肯定受整個科研大環境影響,原因在于當前我國科研人員價值觀出現了一定的偏差。
記者在兩會采訪期間發現,有過類似遭遇的不止劉玉嶺一人。
科研理想的現實困境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王志新從開始從事科研工作的第一天,就已經立志把此當做終生追求。“可現實狀況是怎樣的呢?看看現在我們每天都在忙啥就知道了:發論文、跑項目、報獎項、評職稱……不忙這些?我想,但做不到。”說起當前科研人員的現實困境,王志新嘆了一口氣,“就說跑項目吧。我們科研人員是真正的弱勢群體,手頭沒什么科研資源,與項目立項、評審、撥款等相關資源和權力都掌握在管理部門。不跑,就可能面臨沒研究工作可做;跑了吧,審批手續多,寫申請材料、課題驗收都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后留給專業研究的時間是少之又少,我現在每天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研究專業問題。不跑行嗎?”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原總地質師茹克委員對此深有體會。在他看來,大多數科研人員熱愛研究工作,也有一定的科學理想和追求!艾F在科研人員的科研時間越來越少,但科技評獎是越來越多。評價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現在太多太濫,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扭曲了部分人的科研追求。”
“現在大多數科技獎勵都變味了!彼J為,調級別、漲工資、評先進等關乎科研人員切身利益都和科技獎勵的等級、數量掛鉤。導致部分科研人員急功近利,把跑項目、搞鑒定、報獎勵當成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慢慢嘗到甜頭后,反而沒有心思靜下心來踏實地做研究工作,時間一長,無形中助長了科技工作者心浮氣躁、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最后離真正的科研工作越來越遠。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浙江大學柏浩教授團隊誠聘科研人員 | 特聘研究員、副研究員/博士后/科研助理 2022-02-18
- 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劍團隊誠聘專職研究人員(含博士后) 2020-11-16
- 科技部:《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名單》發布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