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家基礎研究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頒布實施有何重要意義?
“十二五”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攻堅階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更加重視基礎研究的源頭創新作用。只有扎實搞好基礎研究,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互動,才能建立高附加值的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只有在能源、資源、材料、生物、地球、環境等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取得新突破,解決制約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才能避免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工業化老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十二五”是我國基礎研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深入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任務部署,推動基礎研究繁榮發展,按照《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的部署,特制定《國家基礎研究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
二、“十二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的發展思路是什么?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求真探源、人才為本,發展基地、營造環境,雙力驅動、重點突破”的方針,以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為核心,全面落實《規劃綱要》戰略部署;瞄準科學前沿,鼓勵自由探索,沖擊世界科學難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全面推進知識創新體系建設,營造有利于原始創新的環境,培養造就高層次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建設國際一流的研究基地和世界先進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引領作用,顯著提升我國在世界科學中的地位。
三、“十二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的發展目標有哪些?
“十二五”基礎研究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知識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科研條件和環境大幅改善,原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作用顯著增強,基礎研究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
具體目標包括:進一步提升學科整體水平,攻克一批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突破若干重要科學前沿的科學難題,建設一批世界一流的基礎研究基地,提升科技基礎性工作的支撐能力,形成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和團隊,不斷提高科研產出質量等。
四、《專項規劃》對“十二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部署了哪些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十二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的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包括7個方面:
一是學科發展布局。系統規劃了19個學科在“十二五”的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二是基礎科學前沿領域的8個重點方向。繼續圍繞《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方向加強部署。
三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的基礎研究重點領域。圍繞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健康、材料、制造與工程、綜合交叉等8個領域,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
四是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和專項,繼續在納米、量子調控、蛋白質、發育與生殖、干細胞、全球變化和磁約束核聚變能等重要科學前沿領域進行強化部署。
五是基礎研究創新基地,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臺站(網絡)體系等基礎研究基地建設。
六是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注重科學考察和調查,志書、典籍、圖集的編研和標準規范的研制,提升對我國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
七是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建立一支規模適度、整體水平素質較高、人員配置結構合理的基礎研究人才隊伍。
- 科技部:關于印發國家基礎研究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通知 2012-06-11
- 高超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學‘十二五’優秀科技領軍人才”稱號 2016-05-09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榮獲“全國化纖行業‘十二五’創新平臺建設獎” 2016-03-22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舉辦“國家‘十二五’新材料發展規劃”專題報告 2013-09-05
- 《“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解讀 2017-05-12
- 科技部印發《“十三五” 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2017-04-26
- 科技部印發高性能膜材料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20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