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特別能給人正能量的人”——紀念中國高分子領域杰出的科學家徐僖院士
2013-02-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徐老師:總是想為學生做得更多
從到四川化工學院(屬于四川大學前身)籌建我國高等學校第一個高分子材料專業——塑料工學專業開始,徐老與川大也結下了六十年的不解之緣。六十年來,徐老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我國高分子行業的中流砥柱。今天學生們回憶起徐老,覺得先生不僅為他們打開了科學的新疆界,更教會了他們如何嚴謹地做人做事。
現在的川大望江校區西區第四大樓是高分子學科最早的教學科研場所和基地,始建于1964年,當時國家剛剛從三年困難走出來,正值百廢待興的時期。王槐三教授記得,這棟大樓正是徐僖先生帶領著教師們經過反復爭取、多方籌集經費修建起來的。現在的四川大學高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年一評,也是徐僖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爭取到的,至今已保持近20年。
徐老治學嚴謹,對每一份論文,哪怕是草稿,都嚴格要求,標點符號都不放過。他對每一篇論文均要求簡潔、清晰、明確。徐老的學生、四川大學高分子學院雷景新教授依然記得有一次自己將一份論文的初稿交給先生審閱,徐老看到初稿未經認真校對打印,便隨即撕掉扔給了他。這一幕深深地影響了雷教授之后的治學態度,讓他再也不敢輕易在治學上馬虎大意,用他自己的話講:“受益匪淺,終身受益!”
建國初期國家貧弱時,徐老就一直帶著川大老一輩高分子學人默默拼搏,如今國家走上繁榮昌盛,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人才、尊重知識,徐老更是滿懷激勵,又帶著青年一代繼往開來。作為中國六十年高分子行業發展的見證人,徐老始終記掛著要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四川大學高分子學院包建軍副教授1996年從外校考入川大師從徐先生,在他的記憶里,徐老總是把機會留給學生、留給晚輩、留給年輕人,每次參加學術會議,徐老通常都會帶1-2人甚至更多人參會,以便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和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意識。徐老總是對后輩說,“學術和真理面前,大家是平等的。”
對學業要求嚴、要求高,而當走下講臺,放下書稿時,徐老卻又那么地關心年輕人的生活。據徐老的侄孫女徐女士介紹,先生最關心的是學生,尤其是那些對學術充滿了渴望卻礙于家境貧寒的學生。徐老自己的子女都是從苦日子里過來,即便在他功成名就時也沒有享受到一點好處,都是靠自己努力奮斗取得成績。“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徐老告誡子女路要自己走,可是面對學生的困難時,他卻總是第一個過問。徐女士說,在徐老家里,一旦學生上門看望或求教,家人就自覺地退開了,知道徐老這時候心里只留著學生。1993年,徐老用自己獲得的獎金設立了“攀登”獎學金及助學金;2003年,他甚至將自己獲得的“四川省科技杰出貢獻獎”5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用于資助或獎勵大、中、小學生完成學業。
談起徐老的學生們,四川大學高分子學院的徐聞老師忍不住哽咽,她告訴記者:因為難以接受徐老已仙逝的噩耗,這幾日追思堂設立以來,每天都有許多徐老教導過的學生趕來吊唁。有的甚至急于從國外趕回,只為見徐老最后一面。從徐老教導的第一屆學生算起,有的學生甚至已年過八旬,但是他們只為來送恩師最后一程,共同追憶先生高貴的德行。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紀念徐僖院士誕辰100周年暨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術研討會今天隆重召開 2021-01-16
- 四川大學召開徐僖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 2014-02-21
- 川大師生及各界人士淚別“中國塑料之父”——徐僖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蓉舉行 2013-02-26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5-04-21
- 南開大學劉遵峰教授課題組招收博士生(2025年入學)、師資博士后等 - 材料學、化學、高分子、物理、生物學、紡織與纖維、金屬、計算模擬、電子信息等 2025-04-17
- 深圳大學王澤凡、朱才鎮等 Macromolecules: 纏結與晶體內鏈傾斜角如何影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單軸拉伸過程中的晶體取向 2025-04-14
- 我國高分子材料科學奠基人徐僖先生在蓉逝世 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