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作為現代生產生活的關鍵基礎,其衍生的各類膜材料已廣泛應用于氣體分離、海水淡化等領域。其中,離子交換膜在水系液流電池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它通過選擇性傳導離子并阻隔活性物質交叉滲透,直接決定了電池的循環穩定性、能量效率和輸出功率。然而,傳統離子交換膜(如商業化Nafion®膜及廣泛研究的自具微孔離子交換膜)普遍面臨離子電導率與選擇性難以兼顧的技術瓶頸。因此,開發兼具高離子電導率與高選擇性的新一代離子交換膜,是突破水系液流電池性能瓶頸、提升其運行效率的關鍵所在。
為解決上述問題,西湖大學王盼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具有雙重離子通道的支化型聚合物膜b-TB。b-TB膜兼具微相分離及自具微孔型離子通道,離子電導率優良;其雙離子通道尺寸均低于目前報道的其他聚合物膜材料,對不同結構的有機活性分子展現出優良的抗滲透能力,并在水系有機液流電池體系(AORFB)中表現優異。
2025年6月11日,該工作以“A Polymer Membrane with Integrated Microphase Separation and Intrinsic Microporosity for Aqueous Organic Redox Flow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能源類頂級期刊Joule上。西湖大學王盼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后何光輝為第一作者。
圖1. b-TB膜的設計思路與制備方法
作者采用后支化合成策略,實現膜在高離子化程度下具備優良的機型性能,并在極性溶劑中表現出良好的溶解性,可采用溶液澆筑法成膜。通過調控支化連接單元的結構、比例和骨架結構的剛性,實現了膜的形態學和微孔結構調控,制備出兼具微孔型和相分型離子通道的b-TB膜(圖1)。
圖2. b-TB膜的離子通道表征
作者對膜的離子通道結構進行了詳細的表征(圖2)。通過二氧化碳吸附、原子力顯微鏡測試、正電子湮沒和小角X射線散射技術,作者分別對膜的微孔及親水域尺寸進行了表征,發現在相同的技術手段下,b-TB膜的平均微孔半徑(< 2.3 ?)和親水域d值(2.0-2.1 nm)在目前已報道的所有膜中均處于最低的水平。表明b-TB膜具有豐富且狹窄的離子通道結構。
圖3. b-TB膜的物理-電化學性能
b-TB膜兼具優良的離子電導率和選擇性(圖3)。在2 M氯化鉀介質中,b-TB的膜面電阻僅為0.42 Ω?cm2,遠低于商業化的DSV膜。同時b-TB膜展現出優異的離子選擇性,對不同結構的有機活性分子表現出良好的抗滲透性,滲透系數低至10-12 cm2/s數量級。b-TB膜打破了傳統聚合物膜在電導率和滲透率之間的相互制衡。
圖4. b-TB膜在中性AORFB中的電池性能
作者成功將b-TB膜應用到中性體系的AORFB中(圖4)。在0.5 M活性物質濃度下,b-TB膜展現出優異的電阻與功率表現。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的能量效率也顯著優于相同電池體系下的其他膜材料。b-TB膜的長循環性能也十分優異,在0.1 M電解質濃度下,電池穩定運行超過230小時,且無明顯的能量效率和容量衰減。和0.5 M 電解質濃度下,電池可在高達300 mA/cm2的電流密度下高效、穩定運行。b-TB膜在AORFB中的表現進一步證明其優異的電導率和選擇性。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5.101976
課題組簡介
王盼博士,2015年獲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2016年至2019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從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11月加入西湖大學,任理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導。王盼實驗室聚焦于有機合成化學、能源化學和材料化學交叉領域,致力于設計和發展新材料并探索其功能性應用。團隊在水系有機液流電池關鍵材料、電化學儲能等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加入西湖大學以來,以通訊作者身份在Nat. Energy,Joul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課題組有多個博士后位置和博士招生名額,歡迎具有有機合成背景、光電器件及能源材料背景的小伙伴們加入!
- 吉大孫俊奇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基于“剛柔相濟”微相分離結構設計制備兼具耐低溫與耐高溫性能的高強度熱塑性彈性體 2025-01-22
-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姜鋒教授/中國林科院林化所劉鶴研究員 AM:強韌水凝膠構建的通用法則 - 纖維素納米晶水合效應調控微相分離 2025-01-02
- 浙江大學羅英武教授團隊 ACS Nano:可編程的微相分離在彈性網絡中產生圖案化微結構 2024-12-09
- 武大蔡韜課題組 Macromolecules:光/磁協同調控-核殼結構Fe3O4@共軛微孔聚合物催化雙門控ATRP及酶偶聯應用 2025-04-25
- 陜科大王學川教授團隊韓慶鑫等 JMCA:通過天然動物皮“微反應器”中的“一鍋煮”反應實現功能皮革的制備 2024-12-08
- 南京理工大學傅佳駿教授/徐建華副教授團隊 Adv. Mater.:多功能微孔結構設計實現既柔又韌的自修復材料 2024-11-12
- 安京珍教授/鄭爽博士/盧剛博士《Nat. Commun.》:超薄可控結晶聚合物膜 - 實現高水滲透率和高選擇性 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