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學安全委員會呼吁關注大學實驗室安全
2011-10-2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美國化學安全委員會(CSB)于10月19日發布了迄今為止第一份關于大學實驗室事故的報告,此前CSB主要調查大型企業事故,如冶煉廠爆炸等。
報告表明CSB對2010年1月發生在德州理工大學的一場事故進行了調查,研究生Preston Brown在這次事故中失去了左手的三根手指頭。事故發生時,Brown正在研磨大塊的鎳肼高氯酸鹽——超過推薦量一百倍。不過該報告所關注的重點不僅和德州理工有關,還關系到所有美國化學實驗室的工作者。
CSB調查發現,大量的安全隱患導致了這次事故的發生,而德州理工也缺乏對此負責和監管的相關組織。作為該實驗的贊助機構,美國國土安全局也斥責該學校缺少嚴格詳細的安全規定。
CSB表示此次事故所引出的問題更為廣泛,關系到了整個學術界。正如CSB主席Rafael Moure-Eraso去年在美國化學協會(ACS)于波士頓舉行的會議上所說:“美國大學有關實驗室內的安全操作仍需大量規范。”CSB呼吁應當制定更好的文檔編制和交流措施,并且在相關機構(例如ACS)更明確的指導下對化學實驗室的危害性進行評估。
報告還提到了ACS化學衛生與安全分會主席Kenneth Fivizzani,他認為對于任何實驗室而言,PI對實驗室安全問題的態度是最為重要的。對此,《自然》雜志于4月發表的社論表示贊同:“研究項目的領導者必須為科學家工作時的安全問題負責,而且必須和安全檢查員進行合作,而不是敷衍他們。某些學校和科研工作者認為沒必要從類似的事故中吸取教訓,而抱著這種態度將會令其自身和他人都陷入危險當中。”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東南大學管英士教授課題組 ACS Nano:橡膠態可拉伸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2025-05-11
- 武漢紡織大學于志財 CEJ:防患未“燃” - 能嗅CO、感高溫雙模式火災預警傳感纖維 2025-05-11
- 復旦大學徐凡教授團隊 Nat. Comput. Sci. 封面:手性扭轉力學解碼沙漠植物生存策略 2025-05-10
-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劉毅和費林德斯大學Michelle L. Coote 合作 JACS:通過調控芳香性重定向拓撲化學聚合路徑 2025-04-20
- 中科大鄒綱/張紅莉、蘇州實驗室陳忻 Nat. Commun.: 結合可編程結構色與可切換圓偏振發光的動態多模態信息加密 2025-03-12
- 煙臺黃渤海實驗室喬竹輝研究員和房震副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 纖維素納米晶光電雙響應傳感凝膠 2025-02-11
- 西工大顏紅俠教授團隊 Small:利用超支化聚硼磷酸酯制備具有超高韌性和防火安全性的透明環氧樹脂 202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