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學生破解“世界數學難題”遭質疑
2012-11-2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究竟該如何看待王驍威及其所做的工作?
此前,韶關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簡國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王驍威所破解的數學難題與“孿生素數”猜想、“梅森素數”猜想、“奇完全數”猜想等著名猜想相比,較為簡單,“但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生運用較為基礎的數學理論破解數學難題,仍然難能可貴”。記者采訪的大多質疑者也認同這一評價。彭翕成說,他傾向于相信王驍威并非重復發表,“對于一個本科生來說,能刻苦鉆研,并最終解決問題,是值得高度贊揚和肯定的。”他也希望有高校愿意接收他讀研,“讓真正喜歡做研究的人來做研究”。
丘成棟也表示,從論文通過了雜志的評審并已經發表來看,相信是王驍威獨立完成的。他說,在此前的郵件中,他也鼓勵王驍威應該繼續學習,不斷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因為在中國,一個本科生能自己找個問題做,并做出點東西,確實該鼓勵。”
記者所采訪的每位研究者都對王驍威獲得大肆宣揚報道表示不解。寫下長篇質疑文章的彭翕成并不傾向于把王驍威往壞處想,讓他不忿的是,俄羅斯人隨手發在網上的東西,中國人卻在媒體上大肆宣揚,號稱破解“世界難題”,“我只是看不慣某些媒體啥都不懂,瞎嚷嚷”。林賢祖也把問題的根子指向了媒體,他說,真正的科學思想在中國還未扎根,公眾的科學素養還比較低,被誤導的事情時有發生。“媒體,公眾,包括很多學術界非基礎數學領域的人士都被誤導了。對于一個學生,適當的鼓勵是應該的,但夸大的報道和渲染對他的成長其實是很不利的。”
“秋水無涯”則稱:“媒體的大量報道(幾乎總是不專業的)片面地放大了劉路們的成績,對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公平,對劉路們找準自己的位置也沒有幫助。至于通過吹捧幾個‘少年天才’來含沙射影地攻擊國內的體制,我覺得這沒什么意思。”丘成桐也在郵件中告訴記者,他反對媒體在一個研究者成熟之前即對他的工作進行吹捧。蔡天新則表示,不明白為什么對這類東西“只有中國的媒體和讀者會感興趣”。丘成棟說,媒體應該低調,如果這個事情在美國發生,根本不會被報道。“媒體報道太多會對他的成長不利。做研究特別是數學研究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簡國明則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向外界宣傳王驍威之前,學校并不了解這個猜想以前就有人獲得過同樣結果,他說,目前,學校正在對王驍威的東西作進一步的了解。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Hou)
相關新聞
- 復旦大學生物大分子課題組 ACS Macro Lett.:再生絲素蛋白“液-液”相分離溶液的剪切固化機制 2023-08-17
- 清華大學生物制造歐陽課題組招聘醫工交叉方向博士后 | 生物制造、生物3D打印、水凝膠、組織工程、體外生命系統 2022-05-29
- 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Immuno-Engineering Lab (Andy Tay課題組)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員 2021-03-22
- 華中大陶光明教授團隊《National Science Open》:智能織物空間助力數字醫療教育 2023-01-03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沉痛悼念著名化學家、化學教育家程镕時院士 2021-02-09
-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西南地區高分子及復合材料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