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發展必須循序漸進科技創新源于學術基礎——訪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院士
2009-05-19 來源:科學網
所謂“大樓”,是指高水平的基礎設施、教學科研設施、公共服務與保障體系以及優美的校園。“大樓”建設是立竿見影的,相對比較容易。近幾年,我校在駐京部屬高校中率先建設新校區并投入運行,學校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我們還在抓緊推進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我相信“大樓”建設在3~5年內就會見到成效。
所謂“大師”,是指杰出的學科帶頭人及其創新團隊。近幾年,學校上下對“大師”重要性的認識比過去提高了很多。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在“注重領軍人物”的內涵建設思路引領下,大家都認識到“大師”是最緊缺的辦學資源。我們在這方面下了不少氣力,通過“引進加培養”,提高師資隊伍和干部隊伍水平。一方面,我們通過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各學院院長等舉措,引進了一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另一方面,學校努力創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一批優秀中青年學者正在成長。
所謂“大氣”,是指高尚的大學精神、先進的大學文化及相應的現代大學制度。相對于“大樓”和“大師”,“大氣”建設是最難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北京理工大學辦學近70年,形成了延安精神、服務國防等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大學文化。但我們必須看到,大學文化建設還不適應創建一流大學的需求,學校的制度建設、體制機制建設也需要進一步改革和改善。
“大樓”和“大師”是硬實力,“大氣”是軟實力,這三者構成了學校提升整體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三大基礎。
《科學時報》:北京理工大學是我國國防科技人才培養和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您看來,如何使學校的特色更加鮮明,使某些領域或學科真正成為世界一流?
胡海巖:研究型大學的建設和發展以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為龍頭,一流大學必須要有一流的學科。我認為,一所大學只建設幾個一流學科還未必是一流大學,更重要的在于這些一流學科必須是引領當前和未來國家科技發展的主干學科,是國家科技發展中新興的“朝陽學科”。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chen)
相關新聞
- 胡海巖:如何培育優秀博士生 2010-05-25
- 評論:學科壁壘限制中國大學發展 2012-11-21
- 北工大成立地方高水平大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2012-06-20
- 美國公立大學發展新理念與籌資戰略——以印第安納大學為例 2010-10-26
- 香港理工大學陶肖明教授團隊《Nat. Sustain.》綜述:通過科技創新推進紡織品的生命周期可持續性 2022-12-28
-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招聘信息 | 高分子、材料學、材料加工、化學、物理等相關專業 2021-08-05
-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0(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篇)》在京發布 2020-06-02